身临其境重温海堤建设史诗 |
“移山填海七十载,海堤精神放光芒”海堤建设动工70周年纪念活动等您来 |
| ||
| ||
| ||
| ||
|
晨报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林慧星
70年前,他们移山填海开辟通途;70年后,我们聆听历史感悟精神。6月17日是厦门海堤建设动工70周年纪念日,凭借这条长堤,厦门岛打通了连接大陆的生命线,而“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时至今日依旧熠熠生辉。
如今,漫步厦门海堤,碧海蓝天的宁静让人心旷神怡。但当我们翻阅历史,脚下这条长堤,隐藏着众多建设故事,诉说着“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如果你想寻脉历史、探寻过往,不妨走入厦门海堤纪念馆,静静品味。
锈迹斑斑的钢锤、勘测仪器、潜水工具、自制爆破工具,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动静结合的声光展示……当你走入厦门海堤纪念馆,一件件老物件搭配改造升级的“黑科技”,重现了旧时光的芳华,让参观者能身临其境地重温海堤建设波澜壮阔的史诗。
记者了解到,为纪念厦门海堤建设动工70周年纪念日,近期厦门海堤纪念馆围绕“移山填海七十载,海堤精神放光芒”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一展海堤建设的独特魅力,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与。
匠心巧思 令人眼前一亮
各式雕像在灯光映射下栩栩如生,轰鸣声伴随波涛翻涌……走入厦门海堤纪念馆,全新改造提升后的高科技设施令人眼前一亮。通过声光电效果的巧妙结合,这些设施生动还原了海堤建设场景,全方位刺激参观者的感官,让参观者能更全面地感受海堤建设的艰苦历程。
敌机低空掠过,惊涛骇浪汹涌扑来,“英雄”手持斧头奋力斩断拖绳,营救下其他建设者,他们古铜色的肌肤在灯光照射下反射着光泽……通过半景画结合声光电投影技术,船工奋不顾身营救他人的场景被生动还原,给参观者带来震撼。
条石插砌护坡、行船竹笼快速抛石、采用钢轨对沉箱基础进行水下整平、水下爆破……海堤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诸多重大工程发明和重要技术革新,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结晶。在43寸触控滑轨屏“丝滑”的展示下,搭配生动的分镜动画,这些技术被“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了。
漫步场馆内,处处可见工作人员的匠心巧思,而这只为让参观者得以全身心地沉浸在游览当中。
老建设者 仍为海堤奔走
翻开手头的纪念画册,一张张黑白照片定格了建设者的青春……今年88岁的吴嘉骅老先生双目炯炯有神,将70年前的建设故事娓娓道来。作为海堤建设的亲历者,吴嘉骅经历海堤建设全过程,将青春奉献一线。步入暮年后,他心心念念的,依旧是海堤建设历史,时常不计辛劳地奔走在宣传海堤精神一线。
吴嘉骅向记者介绍,将天堑变通途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凭着一份“向海问路”的执着,1万多名建设者风餐露宿,仅凭钢钎、大锤、板车、木船等工具,用时两年又三个月,就完成了“长2212米、堤高平均近20米、最高处近30米、堤面顶宽19米、用花岗石75万立方米”的厦门海堤工程。在无任何可借鉴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建设者们克服了缺乏机械设备的困难,仅用人力就完成了大部分建设工程,完成了许多创新发明,造就了一份改造自然的伟业。
据了解,从1998年开始,为更好地传承“海堤精神”,老建设者们自发成立了厦门海堤建设者联络组,走入校园、部队及企业等地,用亲身经历向公众还原海堤建设波澜壮阔的史诗。为了支持海堤纪念馆的发展,老建设者们还多次“自掏腰包”,累计捐款100多万元。他们还为厦门海堤纪念馆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同时捐出了不少珍藏的旧物,极大丰富了馆藏。如今,吴嘉骅作为厦门海堤建设者联络组牵头人之一,仍埋头于史料整理工作,发掘出了许多隐秘的海堤建设故事。
多措并举 宣讲入脑入心
长期以来,为了让“海堤精神”走入千家万户,厦门海堤纪念馆工作人员主动作为,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对接社会各界开展“入脑入心”的宣讲活动,引导社会大众感悟“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
竖起耳朵听故事,瞪大双眼看馆藏……6月17日,海西晨报向日葵小记者团来到厦门海堤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趣味十足、科技感满满的体验环节,仿佛“穿越”到了那激情燃烧的海堤建设岁月。
接下来,厦门海堤纪念馆还将积极策划,围绕“移山填海七十载,海堤精神放光芒”主题开展厦门海堤建设70周年系列活动,走进社区、中小学校等场所,“零距离”宣讲海堤故事,进一步弘扬“海堤精神”。
【名片】
厦门海堤纪念馆
厦门海堤纪念馆及纪念公园位于湖里区高崎社1243号,于2013年6月17日落成,整体建筑由厦门海堤纪念公园(包含核心主展区厦门海堤纪念馆)、厦门海堤纪念碑及观堤亭等组成。
厦门海堤纪念馆于2016年1月28日正式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均接待万余人次参观学习。2021年6月馆内开始进行提升改造,并于2022年10月完工,于当年11 月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重新对公众开放。
厦门海堤纪念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六8:30-16:30(法定节假日除外),16:15停止入馆。市民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云上”参观厦门海堤纪念馆。
本版图片 记者 唐光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