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一切,唯独没忘记你》后续 |
黄手环,助您找回走失老人 |
|
|
2023年06月30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工作人员协助老人申领黄手环。 |
|
晨报讯(记者 谢祯)“如果他们身上有定位装置,会不会比较好找……”近日,晨报报道了八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怀念11年前逝世的丈夫,夜里在海沧独闯山路失足摔伤,躺在离墓地30米左右的山涧中,经厦门曙光救援队搜寻才得以脱险的故事(详见《海西晨报》6月27日A5版)。 由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个群体,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
“我们的绝大多数城市寻人任务,都是去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介绍,从2017年至昨日记者截稿时,厦门曙光救援队寻找走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任务共1495起,其中2019年最多,有407起,“今年到目前为止也有73起”。
据了解,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名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名。为了让他们走丢后能安全回家,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了帮助患者回家的“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
“2017年,我们把这个项目引进福建,开始在福州发放黄手环。”昨日,“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福州执行方、福州市小蜜蜂扶老公益服务中心副主任、福建省公益传播班校友会会长陈瑶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福州发放了4000多个黄手环。“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厦门执行方是福建省南极光公益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本项目的工作人员陈盈介绍,2020年“黄手环行动”落地厦门,他们在厦门开展了多次发放和公益倡导活动,目前在厦已发放黄手环1823个。
记者了解到,“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自2012年发起至今,推出多款代表性公益产品,包括微信黄手环、定位黄手环、防走失定位贴等,多年来已在全国31个省开展宣传发放与科普培训活动,免费发放黄手环上百万只,举办专业培训上百场、科普知识宣教活动上千场。尽管如此,黄手环在患者群体里还是不够普及,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家属不主动领取,可能是传播方面还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陈瑶说,他们这些年来普及黄手环碰到一个“大难题”,那就是家属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本人会觉得,领用了黄手环,就相当于承认自己“傻了”,由此从心理上产生一些抵触。
“可能是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大部分老人申领后实际佩带较少,大幅削减了黄手环的功能性。”陈盈对记者表示。
陈盈介绍,想在厦申领黄手环,可在“南极光观察”微信公众号上输入“黄手环申领”,填写申领链接,工作人员收到申领信息后,会与申领人进行联系并处理后续事宜。已通过线上链接填写信息的申领人,可前往中国建设银行指定网点进行领取,建行工作人员将为申领人进行系统信息录入指导。
相关链接
患阿尔茨海默病 应及早干预治疗
最近,阿尔茨海默病再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医生表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及早干预治疗,可有效延缓其发病进程。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是全世界致残率较高和负担较重的疾病之一,年龄与患病率成正相关,如65岁以上人群,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就增加1倍。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说起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都会将它与记忆力减退“划等号”。其实,这一疾病并不只是记忆力变差那么简单。厦门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林安基表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有以下“信号”,包括记忆力衰退;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语言表达出现障碍;搞不清时间和地点,经常迷路;丧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理解力下降;将物品或钱错放在不恰当的地方;情绪或行为的改变,如无缘无故情绪涨落或变得淡漠、麻木;性格改变,出现多疑、害怕、易怒、焦虑、抑郁等;兴趣丧失等。
为什么阿婆失忆了,却还能记得丈夫的墓呢?对此,林安基解释道,这是因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变特点为“先进后出”,即越早形成的记忆,损害和消失的速度就越慢,所以阿婆会忘记最近的事情,却想得起来年轻时的经历。林安基提醒,老年人开始出现对近期记忆模糊等症状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治疗黄金期,在这段时间开始干预治疗,可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和进展。
(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倪晶莹)
《忘记一切,唯独没忘记你》后续
黄手环,助您找回走失老人
 |
工作人员协助老人申领黄手环。 |
|
晨报讯(记者 谢祯)“如果他们身上有定位装置,会不会比较好找……”近日,晨报报道了八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怀念11年前逝世的丈夫,夜里在海沧独闯山路失足摔伤,躺在离墓地30米左右的山涧中,经厦门曙光救援队搜寻才得以脱险的故事(详见《海西晨报》6月27日A5版)。 由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个群体,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
“我们的绝大多数城市寻人任务,都是去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介绍,从2017年至昨日记者截稿时,厦门曙光救援队寻找走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任务共1495起,其中2019年最多,有407起,“今年到目前为止也有73起”。
据了解,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名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名。为了让他们走丢后能安全回家,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了帮助患者回家的“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
“2017年,我们把这个项目引进福建,开始在福州发放黄手环。”昨日,“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福州执行方、福州市小蜜蜂扶老公益服务中心副主任、福建省公益传播班校友会会长陈瑶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福州发放了4000多个黄手环。“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厦门执行方是福建省南极光公益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本项目的工作人员陈盈介绍,2020年“黄手环行动”落地厦门,他们在厦门开展了多次发放和公益倡导活动,目前在厦已发放黄手环1823个。
记者了解到,“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自2012年发起至今,推出多款代表性公益产品,包括微信黄手环、定位黄手环、防走失定位贴等,多年来已在全国31个省开展宣传发放与科普培训活动,免费发放黄手环上百万只,举办专业培训上百场、科普知识宣教活动上千场。尽管如此,黄手环在患者群体里还是不够普及,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家属不主动领取,可能是传播方面还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陈瑶说,他们这些年来普及黄手环碰到一个“大难题”,那就是家属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本人会觉得,领用了黄手环,就相当于承认自己“傻了”,由此从心理上产生一些抵触。
“可能是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大部分老人申领后实际佩带较少,大幅削减了黄手环的功能性。”陈盈对记者表示。
陈盈介绍,想在厦申领黄手环,可在“南极光观察”微信公众号上输入“黄手环申领”,填写申领链接,工作人员收到申领信息后,会与申领人进行联系并处理后续事宜。已通过线上链接填写信息的申领人,可前往中国建设银行指定网点进行领取,建行工作人员将为申领人进行系统信息录入指导。
相关链接
患阿尔茨海默病 应及早干预治疗
最近,阿尔茨海默病再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医生表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及早干预治疗,可有效延缓其发病进程。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是全世界致残率较高和负担较重的疾病之一,年龄与患病率成正相关,如65岁以上人群,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就增加1倍。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说起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都会将它与记忆力减退“划等号”。其实,这一疾病并不只是记忆力变差那么简单。厦门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林安基表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有以下“信号”,包括记忆力衰退;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语言表达出现障碍;搞不清时间和地点,经常迷路;丧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理解力下降;将物品或钱错放在不恰当的地方;情绪或行为的改变,如无缘无故情绪涨落或变得淡漠、麻木;性格改变,出现多疑、害怕、易怒、焦虑、抑郁等;兴趣丧失等。
为什么阿婆失忆了,却还能记得丈夫的墓呢?对此,林安基解释道,这是因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变特点为“先进后出”,即越早形成的记忆,损害和消失的速度就越慢,所以阿婆会忘记最近的事情,却想得起来年轻时的经历。林安基提醒,老年人开始出现对近期记忆模糊等症状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治疗黄金期,在这段时间开始干预治疗,可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和进展。
(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倪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