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最美坚守 |
厦门持续高温,晨报开辟专栏聚焦地铁建设者、环卫工人等高温下的劳动者 |
| ||
|
晨报讯(记者 柯小娇 通讯员 朱俊博)昨日上午,“成功号”土压-TBM双模盾构机在地铁6号线集同段寨阳车辆段出入场线顺利始发。该双模盾构机是厦门市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首台自产自用的双模隧道掘进机。
此次始发的双模盾构机将作业于寨阳车辆段出入场线区间,向同安一中站掘进。该区间全长969米,线路将下穿梅山、东溪以及多条城市道路、管线,区间岩石特征及工程地质构造复杂。
中铁十二局寨阳车辆段出入线区间项目总工程师郑林腾介绍,“成功号”土压-TBM双模盾构机兼容土压平衡盾构和TBM硬岩盾构两种模式,“遇软则软,遇硬则硬”,有效降低刀盘、刀具磨损,减少“卡刀”等风险,全面提升安全性能,提高施工效率。
据了解,截至目前,地铁6号线集同段全线17座车站均已开展围护结构施工,其中10座车站已完成围护结构施工,正开展主体基坑开挖,7座车站已开展主体结构施工。全线车站主体围护结构累计完成90.2%,地连墙累计完成34.8%,土方开挖累计完成35.1%。
连日高温持续“烤验”厦门市民。一天中最高温一般在什么时候?气温又是如何测出来的?昨日下午,记者实地探访同安国家气象观测站。
走进气象站,记者看到草坪中间有一块裸露的红土壤。“这是监测地表温度的地温场,最高温能达50℃-60℃。”该气象站预报员沈金凯说。昨日15时35分,该地温场地表温度达54.5℃。
沈金凯告诉记者,地温场需用当地代表性的红壤土,在保持土质疏松、无绿植覆盖的情况下,地表温度监测最为精准。监测的设备还需露出一半在土壤外。记者看到,在地温场旁边还设置了距离草坪6厘米高的监测设备,用来监测草面温度。通过铂电阻气温传感器,地温和草温的实时监测数据直接传至后台。
沈金凯表示,地温、草温主要作为农业生产的参考。
据监测,昨日该地温场地表最高温度为63.3℃,出现时间为13时31分;草面最高温度为48.5℃,出现时间为13时32分。
那气温又是如何监测的呢?沈金凯告诉记者,预报气温和监测气温其实指的是百叶箱内测到的空气温度。百叶箱内设置了三根铂电阻气温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取平均值,便是实时监测温度。
沈金凯介绍,百叶箱有一定的高度,监测的是离地1.5米自然状态下的气温。百叶箱可以避免太阳的直接辐射,且能确保自然的通风状态,这样测出来的气温才更准确。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13时至14时。据监测,昨日该气象站最高温达37.4℃,出现时间为13时31分。
此外,记者了解到,往年7月6日至9日,该气象站平均气温为33℃,而今年的这几天,平均气温高了3.2℃。
(记者 洪艳艳 林燕萍)
环卫工不畏“炎值”
守护城市“颜值”
烈日炎炎,厦门不少路面温度超过40℃。思明城建思明市政公司多管齐下,防暑控尘,为居民打造舒适清洁的出行环境。
早上9点,清扫车辆、高压雾炮车出动,循环进行洗扫作业,降低路面温度,控制扬尘。思明城建思明市政公司运输调度中心清洗队驾驶员曾世峰介绍,按照常规路线,他一天要跑四趟,得按要求喷洒到位。
环卫工作是三班倒。中午11点30分,轮值第二班的胡学书上岗了。扫除落叶、擦洗栏杆、冲洗垃圾箱……衣衫湿透了,汗水滴落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
据悉,胡学书22岁便开始从事清扫工作,并在2008年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一晃已经15年了。“再热也要坚持啊,这个工作总要有人来做啊,现在还有高温补贴呢。”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质朴想法,她认真清扫,负责的片区环境分外整洁。
(记者 周莉 通讯员 黄苑彬)
抄表员日骑30公里 月抄3000水表
“您好,抄水表。”在前埔工业厂区内,总能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作为厦门市政水务集团的一名抄表员,曹明自2015年起就坚守在服务用户的第一线。
厦门水务集团精细保供、科学调度,确保迎峰度夏。各条战线的水务工作者经受“烤”验,全力保障城市供应运转顺畅。曹明便是其中一员,每个月,他都要记录3000余个水表数据,日平均骑行约30公里,身上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烈日酷暑无处躲,我们每天尽可能早点出门,早一些完成工作。”曹明说道。
开盖、清除杂物、查看登记表数、将水表盖复位……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有时作业过程中,难闻的气味和蚊虫会扑面而来。“夏季就是这样,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曹明笑道。
“抄水表有什么难的?”这是曹明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其实,抄水表不仅是一项体力活,而且也考验着脑力。曹明需要记录的3000余个水表分散在大半个厦门岛内,有的设置于道路旁、草丛中的井盖内。这些地方往往没有地图定位,无法精准导航,曹明只能跟着老师傅一步步摸索,利用下班时间多走多记,不断调整编排路线,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水表抄收、记录数字,抄表员还会通过数据异变,判断各种用水问题。曹明就曾多次发现内管漏水,为用户减少了损失。(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 李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