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6日·海西晨报·
第A12版
·
小记者报
民立小学 四年(4)班 王禹晗
大家好,我是“鹭江号”游艇,我是一个大块头。我有着流线型船身、两层白色的船舱、深红色的船底,尖尖的船头上写着醒目的“鹭江”两个大红字,甲板上可以同时容纳50个人。
1979年,我出生在福建厦门,第一次踏进厦门清澈的海水里,我激动极了。从此,我就在这里快乐地畅游,接送在厦门海域往返的游客。
1981年的一天,我被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吓了一大跳。从人们兴奋的欢呼声中,我得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第一炮”在湖里打响了。厦门还有了三个好兄弟,分别是深圳、珠海和汕头。
1984年2月,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家在人们的陪同下走进了我的船舱。哦,原来他是邓小平爷爷!他一边游览鹭江两岸的风光,一边听取工作汇报。在那之后不久,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自由港的一些政策,阔步前进。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厦门旅游、投资,而我继续在厦门的海上自如穿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船只穿过海峡,向宝岛台湾驶去,两岸客运实现破冰之旅,厦金航线正式开通了,这是2001年。
工作满23年后,2002年,我光荣退休。2010年,我从文化艺术中心搬迁进了新家——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成为馆内最大的一件文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使命并没有结束。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物证,我将继续为来来往往的人们讲述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生动故事。
长风破浪 直济沧海
民立小学 四年(4)班 王禹晗
大家好,我是“鹭江号”游艇,我是一个大块头。我有着流线型船身、两层白色的船舱、深红色的船底,尖尖的船头上写着醒目的“鹭江”两个大红字,甲板上可以同时容纳50个人。
1979年,我出生在福建厦门,第一次踏进厦门清澈的海水里,我激动极了。从此,我就在这里快乐地畅游,接送在厦门海域往返的游客。
1981年的一天,我被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吓了一大跳。从人们兴奋的欢呼声中,我得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第一炮”在湖里打响了。厦门还有了三个好兄弟,分别是深圳、珠海和汕头。
1984年2月,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家在人们的陪同下走进了我的船舱。哦,原来他是邓小平爷爷!他一边游览鹭江两岸的风光,一边听取工作汇报。在那之后不久,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自由港的一些政策,阔步前进。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厦门旅游、投资,而我继续在厦门的海上自如穿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船只穿过海峡,向宝岛台湾驶去,两岸客运实现破冰之旅,厦金航线正式开通了,这是2001年。
工作满23年后,2002年,我光荣退休。2010年,我从文化艺术中心搬迁进了新家——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成为馆内最大的一件文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使命并没有结束。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物证,我将继续为来来往往的人们讲述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