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故事 看 装备 学 救援 |
向日葵小记者走进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聆听救援故事和志愿者心声 |
| ||
| ||
|
晨报讯(记者 谢祯 李慧婷)参观装备库、学习水域救援小技巧、体验海岸线巡逻……近日,向日葵小记者来到位于同安区滨海旅游浪漫线的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指挥中心开展实践活动,聆听救援故事和志愿者心声。
活动现场,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副队长袁昕结合几个视频,向近50名小记者及家长讲述了救援队的缘起、初心及救援中发生过的或悲伤或欣慰的故事。小记者们积极提问,与袁昕互动。
参观装备库时,小记者们好奇地问东问西,同时惊叹于社会各界给予救援队的大力支持。
小记者们还跟救援队员学习了水域救援小技巧。随后,纷纷“请战”的小记者及家长被分组编入曙光海岸巡护小组,与队员们一起开展了海岸线人道救援巡护行动。活动结束后,小记者纷纷表示,本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他们学习到了很多救援知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以坚守迎“曙光”
莲龙小学五年(5)班 陈梁曦
指导老师:陈鹭娜
海风拂面,椰香阵阵。近日,作为一名向日葵小记者,我有幸跟随老师的步伐,探访了一栋坐落于滨海旅游浪漫线、紧挨着“彩虹沙滩”的二层小木屋——厦门曙光救援队指挥中心。一到达目的地,负责接待我们的袁叔叔便将我们带到了二楼多媒体会议室。在这里,他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救援队的日常工作,并放映了一些纪实短片与报道。
随着影片一幕幕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原本轻松愉快的气氛渐渐变得凝重。在汹涌澎湃的洪灾面前,他们紧紧攥着求救人的双手不松开;在地势复杂的丛林深处,他们跋山涉水,摸黑前行,誓要救出失联的游客;在一望无际的陌生水域,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潜入水下搜寻落水者,不休息不放弃;在余震连连的地震灾区,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摇摇欲坠的房屋残骸,向埋在废墟下的灾民伸出温暖的双手……曙光救援队队员一次次无畏地“逆行”,好像忘了生命对他们而言也只有一次。然而,并不是每一次救援行动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有时费尽千辛万苦搜寻到的施救目标早已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救援队员便蹲在一旁泣不成声,相比于艰苦的工作,他们更难以接受的是面对逝去的生命。
我们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完了所有短片。到了互动环节,袁叔叔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他脸上始终洋溢着阳光一般的笑容,让我们愈发地敬佩这些守护生命的无名英雄!
从会议室出来,我们参观了一楼器材室,室内各种专业器材及应急物资让我们目不暇接。室外则放着一些大型救援工具,如卫星接收器、搜救艇、救援车等。接着,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不仅手把手地教会了我们正确穿戴救生衣,还一再叮嘱我们“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万全准备千万不要靠近海域。穿戴整齐后,我们便跟着队员们开展了一次日常巡逻。据了解,“彩虹沙滩”到了假期就是溺水事故多发地,尽管警示牌随处可见,但很多人仍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贸然与大海“亲密接触”。我们苦口婆心地将他们挨个劝上了岸,可没走几步一回头,他们又偷偷地下去了。看到此情此景,袁叔叔叹了口气,然后说道:“安全意识不可少,让每个人珍爱自己的生命,是我们救援队存在的真正意义。”
夕阳西下,我们与救援队员们挥手告别了。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救援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深切体会到他们工作的不容易。他们的不懈坚守,带来的是大爱无疆。曙光救援队,永远以坚守迎“曙光”!
我要成为“曙光”
民立小学三年(2)班 陈芷妍
指导老师:陈清彬
“若你遇见黑夜,我愿成为你的曙光。”这一句话,是曙光救援队队长告诉我们的。近日,作为一名向日葵小记者,我到位于同安的厦门曙光救援队指挥中心参加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活动正式开始后,曙光救援队的袁叔叔带我们到多媒体会议室,给我们播放了一些视频。原来,曙光救援队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王刚叔叔召集了一些一线救援人员,并于2009年正式成立的民间救援志愿者组织。通过视频,我们还了解到曙光救援队的日常工作,包括灾难救助、生命救援等。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们的工作这么“惊险”啊!
紧接着,便是器材参观啦!这下就轻松很多了,我们既看到午餐肉、面包、面条等应急食物,又看到各式各样的跳伞包、可遥控的救生圈等稀奇古怪的东西。最令我高兴的是,有一个哥哥拿出了一个巨大的无人机来操控,时而让无人机飞至遥远的沙滩,时而就在我们头顶上飞翔。听说,它能完成一些救援任务!
我们赶紧去室外吧,一刻也不要停哦!要去干什么呢?原来,袁叔叔要让我们学习如何正确穿戴救生衣!袁叔叔先把会穿救生衣的同学引到一边,拿了些救生衣让他们穿。我正犹豫时,发现现场救生衣多了一件,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穿了起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根本不会穿啊!见状,袁叔叔干脆一边帮我穿,一边教大家。“肩带不过耳垂,领口不过下巴……”三言两语,袁叔叔便把穿戴救生衣的要点讲得一清二楚。
做了这么多功课,总该实操一下了吧!“各位游客,水深危险,请立即上岸!”我们随着队员叔叔们开展日常巡逻,轮流用大喇叭劝导下海游泳的游客。有些游客看似听劝,当我们走开后,又下去了。这时,我才体会到,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是多么辛苦!
我认为,这次活动真的很有意义,因为它既让我明白了救援队员的辛苦、生命的可贵,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我也要像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一样,做一个热心助人的好孩子,成为他人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