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德医双馨暖人心 |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和放射影像一科为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
| ||
|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司令部出了问题,人体各系统都会出现紊乱,导致严重的后果。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附属二院)神经外科和放射影像一科团队,用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他们揪出藏匿在体内的病魔,为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潘志明 高莹
神经外科
脑脊髓血管病诊治水平高 国内知名
近年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科室发展驶上快车道,神外病种基本实现全覆盖,2022年业务量相比2019年翻了三倍。
过去,当遇到神经外科疑难疾病时,闽西南的百姓往往奔波千里到北京上海去寻医问药。现在,他们在厦门就能得到北京顶级神经外科专家的诊疗服务。
今年5月份,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教授成为附属二院特聘专家,医院同期成立“张鸿祺专家工作室”。张鸿祺专家团队有5位专家,他们定期来厦开展疑难手术和病例讨论。“下一步,专家将开展门诊、教学等工作,全方位提升科室乃至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神经外科主任龙建武表示。
16岁的高中生小丽(化名)在一次上课过程中,突发头疼、头晕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往附属二院救治。经完善相关检查,医生发现,小丽的小脑有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畸形破裂导致出血。“小丽的畸形位置比较深,结构复杂,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多,一旦出现意外,将有生命危险。”尽管手术难度大,但神经外科团队仍决定迎难而上。他们依托专家工作室的诊疗优势,安排张鸿祺专家团队的胡鹏教授从北京来到厦门为小丽做手术。胡鹏教授为小丽进行了经导管小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手术圆满完成,一次性解决了小丽的脑血管畸形问题。术后5天小丽就出院了,头疼、头晕症状完全消失,目前已重返校园。
7月底,“杜苏芮”台风在福建登陆那夜,厦门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家住同安的75岁王老伯(化名)突感剧烈头疼。“把我送到附属二院!”王老伯叮嘱家属,“一定要把我送到附属二院。”原来,王老伯的女儿之前也曾因为动脉瘤在该院神经外科治疗,去年做完微创手术效果良好,目前已痊愈,医生的技术水平得到了王老伯的认可。
王老伯到院时,已是23点。台风夜,龙建武带领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坚守岗位,随时为患者诊疗。通过术前检查,医生发现王老伯是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龙建武马上为他做微创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手术做完已是凌晨4点左右。“感谢你们治好了我们两代人的病。”王老伯两周后出院,目前行动自如,生活完全自理。
近年来,附属二院神经外科科室发展驶上了快车道,神外病种基本实现全覆盖,2022年业务量相比2019年翻了三倍。目前诊疗范围涵盖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创伤救治;脑肿瘤-脊髓肿瘤微创手术;各类脑血管疾病的显微手术、介入手术、血管搭桥手术、颈动脉剥脱手术治疗;神经系统功能疾病(癫痫、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创手术治疗;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脑积水、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治疗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脑脊髓血管病显微手术、介入手术方面,科室诊治水平已是国内知名。
未来,科室致力于打造集脑血管病、脑肿瘤、神经脊柱、功能神经性疾病四大专业方向为一体的闽西南一流神经外科专科,造福当地百姓。
放射影像一科
做临床医生的“火眼金睛” 造福患者
近年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影像一科在科研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及临床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脑卒中、微血管瘤的早期症状往往十分隐匿,难以察觉。多年来,附属二院放射影像一科团队始终坚持“检查规范化、影像同质化、应用创新化、技师诊断化”的影像技术规范化培训理念,致力于推广规范化、同质化的影像检查,造福患者。
“我们是临床医生的‘眼睛’,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在影像中精准找出异常之处。”放射影像一科副主任技师杨永贵介绍,今年7月,医院被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授予“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同质化培训分中心”,体现了国内专家对科室规范化工作的认可。
放射影像一科拥有3.0T和1.5T磁共振成像仪等先进医学影像设备,可运用全新多模态影像检查手段,为存在脑卒中风险、微血管瘤等隐匿性疾病进行早期筛查,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治未病”的目的。
60岁的胡先生(化名)在家看电视时,突然倒地且四肢不受控。家人赶忙把他送往附属二院救治。一个小时后,胡先生症状自行缓解,医生怀疑为一过性脑缺血。常规检查没有发现病灶,放射影像一科团队按照脑卒中早期MR筛查规范化方案要求,建议其做进一步检查,在完善了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检查后,果然发现了常规检查未发现的端倪。他的脑血管虽没有完全堵死,但已出现了脑血管狭窄及脑血流量降低,脑卒中风险较高,需进行临床干预治疗。
附属二院放射影像一科负责人延根介绍,科室除了在磁共振技术方面的应用创新,代谢物成像技术水平也达全市先进之列。附属二院的磁共振代谢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已有十余年历史,“通过监测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可为发现帕金森、癫痫等疾病进行早期精准诊断;同时对其药物疗效评估和追踪提供精准方案。”在延根及团队的努力下,国家级“代谢物成像磁共振技术在神经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转化应用技术联合推广单位”落户附属二院。
近年来,放射影像一科在科研方面亦取得长足进步。科室成功申请部、省及市级科研基金18项,共发表专业论著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SCI年均发表10篇以上,最高影响因子达34.9);发明专利1项,自主编制软件3部,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软件1部;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目前,附属二院放射影像一科已经成为集教学、科研及临床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是厦门市肿瘤放射诊断重点(规划)专科、“脑中风早期MRI筛查研究基地”,设有“吴仁华分子影像专家工作室”,并与厦门大学磁共振与医学成像研究中心陈忠教授的团队建立长期合作;率先成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实验室”,获市科技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