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侦探” 捕捉病魔更精准 |
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消化内科倾力守护患者健康 |
| ||
|
名片>>>
经过十年的发展,海沧医院消化内科如今已拥有30余名医务人员,配备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熟练开展各级内镜手术,消化内科接诊病例也从每年1万多例增加到每年4.5万例。
晨报记者 黄晶晶 曾昊然
通讯员 夏华珍
求索精医技,坚定守初心。悠久传承的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消化内科(以下简称海沧医院)从历史中走来:他们人才辈出,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医师架构,同时把国内外顶级专家“请进来”为本地患者会诊手术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他们医术精进,努力提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化身医学“侦探”,捕捉消化系统疾病的蛛丝马迹,及时将病魔扼杀在摇篮中,挽救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晨报记者带您走近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倾听他们守护患者健康的故事。
“大咖”加盟 打造规范消化内镜学科
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知名专家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样的场景常在海沧医院上演。
今年5月底,国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傅光义受邀来到海沧医院亲自为疑难病例患者进行胃肠镜操作,对消化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培训。
8月11日,国内知名消化内镜专家何利平教授来院为患者诊疗、手术,开展专业指导。
从2019年开始,海沧医院聘请傅光义教授作为特聘专家指导工作,其亲临科室进行案例会诊、讨论,开展技术培训或网络远程指导,带领整个团队从理论到技能进行深入学习。
“从手把手指导,典型、疑难病例分析,到病理图片解读,傅教授不仅讲解了不同病变的内镜和病理表现,还会分析病灶的来源和演变过程。”消化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方慧祺表示,傅光义的讲解让医生们对各种消化道早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升了认知水平,海沧医院消化道早癌诊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
2020年7月,福建省消化内镜学科带头人何利平教授也成功加盟,成为海沧医院的特聘专家。受聘后,何利平每个月都会定期到医院开展胆胰疾病、消化道早癌、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等疑难疾病的问诊咨询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手术交流活动,加强医院消化内科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区域内消化道疾病的诊治水平,也让厦门市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名医诊治。
在消化内科“大咖”的持续指导下,海沧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顺利开展了多种高难度内镜四级手术,其中ESD、ERCP、STER等技术显著提升。在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统计数据中,该院消化内科在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内镜检查完整率、早癌完整切除成功率等内镜质控指标上都超过满分标准,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内外兼修 捕捉癌症“蛛丝马迹”
早癌筛查,是运用现代化科学仪器,帮助受检者尽早发现病情,尽早开展干预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早癌筛查,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早”字。
海沧医院消化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方慧祺说,食道癌、胃癌、结肠癌作为三大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令人惋惜的是,早癌由于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很容易被忽视,等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是处于肿瘤中晚期,生存期短,但事实上消化道癌可防可治,早期内镜下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
去年,徐大叔(化名)做胃镜检查时被发现可能出现了胃早癌,他慕名来到海沧医院就诊,方慧祺在为其完善检查的同时,进一步放大胃镜精查,察看到在徐大叔胃窦小弯侧有一个稍凹陷病灶。经检查,徐大叔病灶为胃窦早癌。方慧祺并没有就此放松,而是自咽部开始就对李大叔消化道其余部位进行“地毯式搜索”,结果又在李大叔食管下段发现一处红斑,诊断考虑食管早癌。方慧祺为徐大叔进行手术,病人术后5天就顺利出院,这两处的肿瘤均得到治愈。
在方慧祺看来,早癌就好似“嫌疑人”,而消化内镜科医生就像是拿着放大镜的“侦探”,通过不断观察和分析,为患者排除“嫌疑”,或尽早确定早癌“身份”并进行“抓捕”。
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方慧祺带领整个团队“内外兼修”,不仅修炼“内功”,更是配备了顺手的“兵器”,如国内外各类先进内镜设备,包括奥林巴斯HQ290、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帮助医生准确、迅速地找到病灶,提高消化道早癌的发现率。
在方慧祺的带领下,海沧医院消化内镜室早癌发现率不断提高,前来接受消化道早癌筛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目前,科室消化道早癌诊断率已近40%,达国内先进水平。
技术带动 走出“精细准”发展路
一个学科的发展,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海沧医院的前身是始创于1898年的鼓浪屿教会医院,距今已有125年的历史。而消化内科同样拥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内镜及ERCP技术。
1995年,方慧祺身披白衣,来到鼓浪屿老二院。2013年,海沧医院与原厦门市第二医院集美院区分立,消化内镜中心也在这一年创建。起初,消化内镜中心设备老旧、人员缺乏,发展遇到不小的困难,但是方慧祺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在不断探索深耕中发展壮大,始终以技术带动口碑,创新打造精准医疗模式,走出了一条精、细、准的发展之路。
“消化内科最忙的时候一天会为将近300位患者看诊。”日常门诊中,方慧祺他们最常见到的还是胃肠病患者,而胃肠道疾病大多数是慢性病,所以相当一部分患者是老病人或是老病人介绍而来的。其中一位老伯让方慧祺印象深刻。
这位老伯通过社区医生粪便筛查发现了轻微异常后,便来到科室进一步检查。刚开始他还有些抵触,结果检查后发现有一个早期直肠肿瘤,经过内镜微创治疗后实现了治愈性的切除,避免了外科手术。
由于早发现早治疗,老伯的生活质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从此他不仅严格遵从医嘱定期复查,还成了科室的义务宣传员,带了许多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来看诊。
“像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方慧祺说,为患者发现早癌,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甚至可以拯救一个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