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唱一和 相伴非遗传承路 |
林文辉和邱玉治夫妇希望更多人体会到木偶戏的魅力 |
|
2023年08月22日·海西晨报·
第A03版
·
城市读本
 |
林文辉和邱玉治参加“非遗日”活动,教孩子们演木偶戏。 |
|
编者按
在多情的阳光里,那些曾经青涩的、曲折的、时尚的、巧合的、默契的、平凡的爱情,最终走向美丽的结局。七夕佳节又到了!相信会有人和我们一样,愿意在这个“情人节”里,用心倾听几个厦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美好的七夕之夜许下一个关于“爱”的愿望,关于曾经、关于现在、关于未来。
晨报记者 张晓霏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弄万千兵。”木偶戏是一种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而在集美区铁山社区,就有一对“木偶戏夫妇”——林文辉和邱玉治。
生活中,他们是携手同行的伴侣;戏台上,他们是配合默契的搭档……几十年来,林文辉和邱玉治坚定走在传承非遗木偶戏的道路上,每年演出300多场,除了传统场合,还将木偶戏带进校园、社区,希望更多人体会到传统闽南戏剧的魅力。
因戏结缘 相濡以沫
林文辉今年54岁,出生于一个木偶戏世家,9岁开始跟着爷爷学木偶戏,从事木偶戏表演已有45年之久。邱玉治原本是一名芗剧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木偶戏表演,马上就被吸引住了;此后,她寻求机会,在唱芗剧之余,学起了木偶戏。
多年后,邱玉治才知道,那次偶然的机会里,藏着她和林文辉的初见。那时,林文辉13岁,跟着剧团到海沧新垵村演出,而邱玉治就在台下熙熙攘攘的观众中。“我还跑到后台,看到林文辉站在板凳上,费力地举起双手,才得够上舞台,当时真是觉得他又认真又滑稽。”邱玉治回忆道,更巧合的是,她20岁正式拜师学艺时,师父便是林文辉。彼时,林文辉师从漳州木偶戏大师陈汉青归来,在厦门已颇具名气,也变得沉稳不少。邱玉治欣赏他的操偶技艺,也在朝夕相处中被他的专注、纯粹、善良的品质吸引,两人因戏结缘,很快就成为一对“木偶戏夫妇”。
“因为我有唱芗剧的基础,后面我们就配合着演木偶戏,他演、我唱。这样默契配合了几十年,我们依然乐此不疲。”邱玉治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闪烁着光亮。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谈及学木偶戏的艰辛时,邱玉治介绍,因为木偶没有表情,全靠掌上功夫赋予其生命和神态,所以在木偶戏中手部动作是基本功。演出时,她需要举着双手,一场戏几十分钟下来,“手酸得都没有知觉了”。而不善言辞的林文辉,只说“因为喜欢,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而问及这么多年最令他们开心的时刻,邱玉治表示:“那就是演出结束、掌声和叫好声响起的时候了。”她还回忆道,以前生活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乡亲期盼的就是逢年过节请戏班子唱戏了。那时条件艰苦,有时在村里连唱几天戏,演员就在戏台边铺着茅草睡觉了。不过,邱玉治笑道:“这些都不算啥,没有什么比有戏演、观众爱看,更让人开心了。”
创新方式 传承文化
2017年,“林文辉木偶戏剧团”成立。从此,除了参加各类木偶戏巡演外,夫妇俩还经常进学校、社区等地开展木偶戏公益活动。2019年,林文辉被评为集美区非遗木偶戏传承人。不过,在夫妻俩眼里,这份荣誉既是对他们多年坚守传统技艺的认可,同时也让他们肩上多了几分责任,“因为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近年来,夫妻俩在高浦小学、铁山社区书院等地开设木偶戏文化传习班,教孩子们木偶戏技艺。“因为面对的是孩子,所以我们做了一些创新,从他们喜欢的角度出发,把木偶戏一点一点地带进他们的生活。”邱玉治说,他们还结合孩子们喜爱的《西游记》设计了新剧目,也曾在高浦小学100周年庆时献上全新创作的木偶戏《读书不忘创校人》。“当我们不断去创新,木偶戏这种传统戏剧也可以变得与时俱进。更难得的是,木偶戏是用闽南方言唱的,这对于孩子们传承闽南文化很有帮助。”邱玉治表示。
一唱一和 相伴非遗传承路
林文辉和邱玉治夫妇希望更多人体会到木偶戏的魅力
 |
林文辉和邱玉治参加“非遗日”活动,教孩子们演木偶戏。 |
|
编者按
在多情的阳光里,那些曾经青涩的、曲折的、时尚的、巧合的、默契的、平凡的爱情,最终走向美丽的结局。七夕佳节又到了!相信会有人和我们一样,愿意在这个“情人节”里,用心倾听几个厦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美好的七夕之夜许下一个关于“爱”的愿望,关于曾经、关于现在、关于未来。
晨报记者 张晓霏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弄万千兵。”木偶戏是一种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而在集美区铁山社区,就有一对“木偶戏夫妇”——林文辉和邱玉治。
生活中,他们是携手同行的伴侣;戏台上,他们是配合默契的搭档……几十年来,林文辉和邱玉治坚定走在传承非遗木偶戏的道路上,每年演出300多场,除了传统场合,还将木偶戏带进校园、社区,希望更多人体会到传统闽南戏剧的魅力。
因戏结缘 相濡以沫
林文辉今年54岁,出生于一个木偶戏世家,9岁开始跟着爷爷学木偶戏,从事木偶戏表演已有45年之久。邱玉治原本是一名芗剧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木偶戏表演,马上就被吸引住了;此后,她寻求机会,在唱芗剧之余,学起了木偶戏。
多年后,邱玉治才知道,那次偶然的机会里,藏着她和林文辉的初见。那时,林文辉13岁,跟着剧团到海沧新垵村演出,而邱玉治就在台下熙熙攘攘的观众中。“我还跑到后台,看到林文辉站在板凳上,费力地举起双手,才得够上舞台,当时真是觉得他又认真又滑稽。”邱玉治回忆道,更巧合的是,她20岁正式拜师学艺时,师父便是林文辉。彼时,林文辉师从漳州木偶戏大师陈汉青归来,在厦门已颇具名气,也变得沉稳不少。邱玉治欣赏他的操偶技艺,也在朝夕相处中被他的专注、纯粹、善良的品质吸引,两人因戏结缘,很快就成为一对“木偶戏夫妇”。
“因为我有唱芗剧的基础,后面我们就配合着演木偶戏,他演、我唱。这样默契配合了几十年,我们依然乐此不疲。”邱玉治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闪烁着光亮。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谈及学木偶戏的艰辛时,邱玉治介绍,因为木偶没有表情,全靠掌上功夫赋予其生命和神态,所以在木偶戏中手部动作是基本功。演出时,她需要举着双手,一场戏几十分钟下来,“手酸得都没有知觉了”。而不善言辞的林文辉,只说“因为喜欢,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而问及这么多年最令他们开心的时刻,邱玉治表示:“那就是演出结束、掌声和叫好声响起的时候了。”她还回忆道,以前生活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乡亲期盼的就是逢年过节请戏班子唱戏了。那时条件艰苦,有时在村里连唱几天戏,演员就在戏台边铺着茅草睡觉了。不过,邱玉治笑道:“这些都不算啥,没有什么比有戏演、观众爱看,更让人开心了。”
创新方式 传承文化
2017年,“林文辉木偶戏剧团”成立。从此,除了参加各类木偶戏巡演外,夫妇俩还经常进学校、社区等地开展木偶戏公益活动。2019年,林文辉被评为集美区非遗木偶戏传承人。不过,在夫妻俩眼里,这份荣誉既是对他们多年坚守传统技艺的认可,同时也让他们肩上多了几分责任,“因为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近年来,夫妻俩在高浦小学、铁山社区书院等地开设木偶戏文化传习班,教孩子们木偶戏技艺。“因为面对的是孩子,所以我们做了一些创新,从他们喜欢的角度出发,把木偶戏一点一点地带进他们的生活。”邱玉治说,他们还结合孩子们喜爱的《西游记》设计了新剧目,也曾在高浦小学100周年庆时献上全新创作的木偶戏《读书不忘创校人》。“当我们不断去创新,木偶戏这种传统戏剧也可以变得与时俱进。更难得的是,木偶戏是用闽南方言唱的,这对于孩子们传承闽南文化很有帮助。”邱玉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