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3日·海西晨报·
第A01版
·
封面
 |
同安区祥平街道溪林村音乐主题稻田水稻丰收,村集体增收。 夏海滨 摄 |
|
·A3·
晨报记者 林燕萍
昨日上午,在同安区祥平街道溪林村音乐主题稻田,一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割稻、脱粒、粉碎稻秆等程序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就将一块田里的水稻收割完了。
“原本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溪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志建介绍,几年前,溪林村还是生猪养殖基地,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猪,田地无人耕种,这30亩地成为了撂荒地。如今,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水稻、开展农耕体验等,预计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据了解,今年4月,为整治撂荒土地、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村集体增收,溪林村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取得了村民手里的这30亩撂荒地,然后引进乡贤成立厦门听溪林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水稻种植。这不仅“唤醒”了这些撂荒地,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厦门听溪林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孙宾告诉记者,种植水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将通过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打造酿酒小作坊体验馆,制作特色米酒等衍生产品,同时串联村内林一柱廉政教育基地、日晷广场、音乐主题稻田等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游,助推乡村振兴,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当前全国多地通过系统推进搞活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的生机。同安区祥平街道溪林村将撂荒地流转盘活的举措,正是一次有益的实践。它有助于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营造村集体有收益、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岛外大发展
土地流转 30亩撂荒地化身“聚宝盆”
 |
同安区祥平街道溪林村音乐主题稻田水稻丰收,村集体增收。 夏海滨 摄 |
|
·A3·
晨报记者 林燕萍
昨日上午,在同安区祥平街道溪林村音乐主题稻田,一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割稻、脱粒、粉碎稻秆等程序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就将一块田里的水稻收割完了。
“原本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溪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志建介绍,几年前,溪林村还是生猪养殖基地,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猪,田地无人耕种,这30亩地成为了撂荒地。如今,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水稻、开展农耕体验等,预计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据了解,今年4月,为整治撂荒土地、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村集体增收,溪林村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取得了村民手里的这30亩撂荒地,然后引进乡贤成立厦门听溪林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水稻种植。这不仅“唤醒”了这些撂荒地,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厦门听溪林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孙宾告诉记者,种植水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将通过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打造酿酒小作坊体验馆,制作特色米酒等衍生产品,同时串联村内林一柱廉政教育基地、日晷广场、音乐主题稻田等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游,助推乡村振兴,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当前全国多地通过系统推进搞活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的生机。同安区祥平街道溪林村将撂荒地流转盘活的举措,正是一次有益的实践。它有助于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营造村集体有收益、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