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热血联盟”等你参与 |
台胞林姵蓁通过筹划一场场趣味活动,引导大家了解血液知识、健康生活 |
|
2023年08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志愿厦门
 |
林姵蓁(左一)策划组织“热血联盟”跑步活动。 |
|
晨报记者 陈佩珊
位于江头的“厦门之心”献血屋里,台胞林姵蓁捐赠的“宏和号”献血车退役后持续发光发热。因身体原因无法献血的林姵蓁也仍在不停奔走,筹划她那一场接一场的“热血联盟”行动。她和伙伴们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血液知识,倡导健康生活;也希望传递“人人都是热血超人”的理念,倡导大家参与各类文明实践,贡献文明力量。
沉浸式“趣”识血型
“大家常说,A型血的人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气质,像蓝天白云一般纯净;B型血的人散发着阳光般的活力和热情……”日前,在官任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的“咖啡与血型研究社”活动中,林姵蓁趣谈血型。她甚至专门做了“不完全数据统计”,统计了血型与咖啡点单之间的联系,以此分析血型与性格的关系。“‘不完全数据统计’的数据来自部分咖啡店,不权威,就是有趣、好玩,让大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血液知识。”林姵蓁说。
林姵蓁是Rh阴性B型“熊猫血”人士,参与者都非常好奇这一血型在抗原测试中的反应,每每这时候,林姵蓁都开心伸手。“很荣幸能成为‘样板’,让大家沉浸式体验血型检测。”林姵蓁说。
在林姵蓁看来,因血液知识普及不够,很多人对献血存在一定的误解。为此,有多年献血经验的她,积极策划组织血液知识普及活动。而这些活动,都属于她所在的“热血联盟”行动的组成部分。“咖啡与血型研究社”就是联盟的创新尝试,希望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拉近大众与血液知识之间的距离,包括测试血型,认识自己的“专属代码”;在与人的交流沟通中,建立起以血型为纽带的社群;建立起社区就近互助机制等。
建设平台“趣”聚资源
林姵蓁关于献血的认知来自她的父亲。“小时候,父亲去献血后得到一本本奖状,还总说‘献血就是做好事’。”20岁左右,林姵蓁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血型。因为是稀缺的“熊猫血”,所以她跟父亲定期献血不一样,有人需要,她才去。
在很多人眼中,林姵蓁就是一个“热血超人”。江头献血屋的那辆献血车就是2009年她父亲生日时,林姵蓁以父母名义向厦门市中心血站捐赠的。在结束了10年的“工作”后,“宏和号”退役,成了固定献血点。
最近这些年,林姵蓁因为得了癌症,无法献血。不过,林姵蓁心中的“宏和号”从未止步,她还决定“往前再走一步”,开启“热血联盟”行动。今年6月至今,林姵蓁和“热血联盟”的伙伴们与各类协会、社区、爱心商家等策划举行了多场活动,倡导参与者“秀出我的型”,林姵蓁还给这些活动取了个可爱的名字“热血贴贴”。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反响热烈。目前,“热血联盟”行动正持续开展,其中“用热血跑遍全厦门”跑步活动,6月至今已走进思明、湖里,9月将跑进同安。
“热血联盟就是一个平台,希望有更多人、更多单位、更多爱心商家参与进来,让大众关注血液、关注健康。”林姵蓁说,“‘热血’还有热情奉献的意思。我们也希望传递‘人人都是热血超人’的理念,倡导大家参与各类文明实践,贡献文明力量。”
这个“热血联盟”等你参与
台胞林姵蓁通过筹划一场场趣味活动,引导大家了解血液知识、健康生活
 |
林姵蓁(左一)策划组织“热血联盟”跑步活动。 |
|
晨报记者 陈佩珊
位于江头的“厦门之心”献血屋里,台胞林姵蓁捐赠的“宏和号”献血车退役后持续发光发热。因身体原因无法献血的林姵蓁也仍在不停奔走,筹划她那一场接一场的“热血联盟”行动。她和伙伴们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血液知识,倡导健康生活;也希望传递“人人都是热血超人”的理念,倡导大家参与各类文明实践,贡献文明力量。
沉浸式“趣”识血型
“大家常说,A型血的人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气质,像蓝天白云一般纯净;B型血的人散发着阳光般的活力和热情……”日前,在官任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的“咖啡与血型研究社”活动中,林姵蓁趣谈血型。她甚至专门做了“不完全数据统计”,统计了血型与咖啡点单之间的联系,以此分析血型与性格的关系。“‘不完全数据统计’的数据来自部分咖啡店,不权威,就是有趣、好玩,让大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血液知识。”林姵蓁说。
林姵蓁是Rh阴性B型“熊猫血”人士,参与者都非常好奇这一血型在抗原测试中的反应,每每这时候,林姵蓁都开心伸手。“很荣幸能成为‘样板’,让大家沉浸式体验血型检测。”林姵蓁说。
在林姵蓁看来,因血液知识普及不够,很多人对献血存在一定的误解。为此,有多年献血经验的她,积极策划组织血液知识普及活动。而这些活动,都属于她所在的“热血联盟”行动的组成部分。“咖啡与血型研究社”就是联盟的创新尝试,希望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拉近大众与血液知识之间的距离,包括测试血型,认识自己的“专属代码”;在与人的交流沟通中,建立起以血型为纽带的社群;建立起社区就近互助机制等。
建设平台“趣”聚资源
林姵蓁关于献血的认知来自她的父亲。“小时候,父亲去献血后得到一本本奖状,还总说‘献血就是做好事’。”20岁左右,林姵蓁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血型。因为是稀缺的“熊猫血”,所以她跟父亲定期献血不一样,有人需要,她才去。
在很多人眼中,林姵蓁就是一个“热血超人”。江头献血屋的那辆献血车就是2009年她父亲生日时,林姵蓁以父母名义向厦门市中心血站捐赠的。在结束了10年的“工作”后,“宏和号”退役,成了固定献血点。
最近这些年,林姵蓁因为得了癌症,无法献血。不过,林姵蓁心中的“宏和号”从未止步,她还决定“往前再走一步”,开启“热血联盟”行动。今年6月至今,林姵蓁和“热血联盟”的伙伴们与各类协会、社区、爱心商家等策划举行了多场活动,倡导参与者“秀出我的型”,林姵蓁还给这些活动取了个可爱的名字“热血贴贴”。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反响热烈。目前,“热血联盟”行动正持续开展,其中“用热血跑遍全厦门”跑步活动,6月至今已走进思明、湖里,9月将跑进同安。
“热血联盟就是一个平台,希望有更多人、更多单位、更多爱心商家参与进来,让大众关注血液、关注健康。”林姵蓁说,“‘热血’还有热情奉献的意思。我们也希望传递‘人人都是热血超人’的理念,倡导大家参与各类文明实践,贡献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