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民生暖民心 播撒爱心种子 |
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项目让群众暖到心里 |
|
2023年08月31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志愿厦门
 |
北极星志愿救援队队员安装定位牌。受访者供图 |
|
 |
志愿者上门为空巢老人送上慰问品。受访者供图 |
|
晨报记者 黄晶晶 实习生 林晓峰
放眼鹭岛,一抹抹跃动的“志愿红”,在厦门各个角落,通过开展各类接地气、惠民生、暖民心的志愿服务,播撒爱心种子。他们不求回报的默默奉献温暖了一座城,也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精神蔚然成风。今天,晨报记者带您走近在2023年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中获得铜奖的志愿服务项目,了解那些“暖到群众心里”的故事。
“燕归巢”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
以老助老 “空巢”变“暖巢”
上门入户陪空巢老人唠家常,带空巢老人参与趣味活动,在节假日为空巢老人送去米油面等……有这么一群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空巢老人托起幸福的“夕阳红”,让空巢老人不“空心”,“空巢”变“暖巢”。
2021年3月,海沧区红裙子志愿服务队发起“燕归巢”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此后,志愿者们围绕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服务等方面,联动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等,开展一系列助老暖心行动。他们还广泛倡导社区、儿女给予老人更多关爱,营造“社区养老”良好氛围,让老人在温暖的社区中安享晚年。项目实施至今,形成一支超100人的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共计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群体服务196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5万小时。项目还链接6家爱心企业和2家社区医院开展长期合作,服务受众超6万人次。
“我们项目是‘以老助老’模式,所以队伍中大多数人是离退休人员。”项目发起人、海沧区红裙子志愿服务队范宝琴介绍,项目不仅为营造敬老爱老、扶弱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助力,还让不少空巢老人走出“空巢”阴霾,从受助者化身助人者,加入志愿者队伍,去帮助其他空巢老人。“我常常跟人说,志愿服务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范宝琴说。
“生命救护定位牌”志愿服务项目:
有了这块牌 救援更精准
“这里有人掉进石头洞,需要救援!位置就在‘北极星户外应急救援定位标志牌’056号附近……”近年来,厦门市红十字会北极星志愿救援队内每有警情响起,总绕不开“北极星户外应急救援定位标志牌”这个词汇。那是一块A3纸张大小的不锈钢板,上书求救电话与红底橙字的位置编号。茫茫山野,定位不易,这些小小编号便成为救援队与受困者间的“暗号”。
如今,常有“驴友”孤身进入深山而出现迷路的情况。为提高救援效率,2010年7月,北极星志愿救援队决定开展“生命救护定位牌”志愿服务项目,在厦门及周边山野地区易发生险情的地段安装定位指引牌,以便救援队接到警情后迅速定位受困人员位置,以“最优的路线、最快的时间”到达受困者所在位置实施救援。
“救援队的日常训练是和定位牌的安装同步进行的,而队员参与到定位牌安装工作,一方面可以达到训练体能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熟悉救援路线。”北极星救援队队员柯建林介绍,由于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定位牌会出现磨损、位移等问题,所以对定位牌进行巡检、维护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接下来,除了继续对定位牌进行维护,我们还将推进定位牌信息化工作,升级后台软件,使队员能更加方便地查询到救援地的信息。”柯建林说,在定位牌的帮助下,救援队的搜救时间大幅度降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救援队参与山地救援65次,成功救援受困群众170人。
惠民生暖民心 播撒爱心种子
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项目让群众暖到心里
 |
北极星志愿救援队队员安装定位牌。受访者供图 |
|
 |
志愿者上门为空巢老人送上慰问品。受访者供图 |
|
晨报记者 黄晶晶 实习生 林晓峰
放眼鹭岛,一抹抹跃动的“志愿红”,在厦门各个角落,通过开展各类接地气、惠民生、暖民心的志愿服务,播撒爱心种子。他们不求回报的默默奉献温暖了一座城,也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精神蔚然成风。今天,晨报记者带您走近在2023年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中获得铜奖的志愿服务项目,了解那些“暖到群众心里”的故事。
“燕归巢”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
以老助老 “空巢”变“暖巢”
上门入户陪空巢老人唠家常,带空巢老人参与趣味活动,在节假日为空巢老人送去米油面等……有这么一群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空巢老人托起幸福的“夕阳红”,让空巢老人不“空心”,“空巢”变“暖巢”。
2021年3月,海沧区红裙子志愿服务队发起“燕归巢”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此后,志愿者们围绕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服务等方面,联动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等,开展一系列助老暖心行动。他们还广泛倡导社区、儿女给予老人更多关爱,营造“社区养老”良好氛围,让老人在温暖的社区中安享晚年。项目实施至今,形成一支超100人的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共计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群体服务196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5万小时。项目还链接6家爱心企业和2家社区医院开展长期合作,服务受众超6万人次。
“我们项目是‘以老助老’模式,所以队伍中大多数人是离退休人员。”项目发起人、海沧区红裙子志愿服务队范宝琴介绍,项目不仅为营造敬老爱老、扶弱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助力,还让不少空巢老人走出“空巢”阴霾,从受助者化身助人者,加入志愿者队伍,去帮助其他空巢老人。“我常常跟人说,志愿服务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范宝琴说。
“生命救护定位牌”志愿服务项目:
有了这块牌 救援更精准
“这里有人掉进石头洞,需要救援!位置就在‘北极星户外应急救援定位标志牌’056号附近……”近年来,厦门市红十字会北极星志愿救援队内每有警情响起,总绕不开“北极星户外应急救援定位标志牌”这个词汇。那是一块A3纸张大小的不锈钢板,上书求救电话与红底橙字的位置编号。茫茫山野,定位不易,这些小小编号便成为救援队与受困者间的“暗号”。
如今,常有“驴友”孤身进入深山而出现迷路的情况。为提高救援效率,2010年7月,北极星志愿救援队决定开展“生命救护定位牌”志愿服务项目,在厦门及周边山野地区易发生险情的地段安装定位指引牌,以便救援队接到警情后迅速定位受困人员位置,以“最优的路线、最快的时间”到达受困者所在位置实施救援。
“救援队的日常训练是和定位牌的安装同步进行的,而队员参与到定位牌安装工作,一方面可以达到训练体能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熟悉救援路线。”北极星救援队队员柯建林介绍,由于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定位牌会出现磨损、位移等问题,所以对定位牌进行巡检、维护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接下来,除了继续对定位牌进行维护,我们还将推进定位牌信息化工作,升级后台软件,使队员能更加方便地查询到救援地的信息。”柯建林说,在定位牌的帮助下,救援队的搜救时间大幅度降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救援队参与山地救援65次,成功救援受困群众1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