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跨岛发展 |
“央媒话厦门·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厦门行”集中采访在翔安启动 |
| ||
| ||
|
晨报记者 张雅雯 张天莹
昨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央媒话厦门·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厦门行”集中采访在翔安区启动。此次活动结合改革开放45周年,以跨岛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央、省市以及境外等20多家主要新闻媒体近40名记者深入一线边走边采、边采边报,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方式,展现厦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经验,呈现百姓身边的新变化和新收获。
活动第一天,媒体记者来到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福厦高铁,了解厦门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进翔安马塘村、翔安大宅社区,体验新农村新风貌,感受厦门市乡村振兴建设实效。
厦门国际博览中心:
感受新城的高速发展
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位于翔安区体育会展新城片区,由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等组成,是迄今为止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专业展览会议中心。活动第一站,采访团走进这里,先后走访了一号馆、IOC智慧运营中心等,感受翔安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数智化建设是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的一大特色。项目聚焦整体架构、智能生态、业务场景树状层级,依托华为集成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着重打造能够支撑服务、运营、管理三项要素的数字能力,实现厦门国博中心安全可控、体验至简、成本精益、运营卓越,构建全联接、全融合、全开放的“数智场馆”。
据国贸控股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兼国贸会展董事长詹志东介绍,目前,厦门国际博览中心已收到多家展会主办方抛来的橄榄枝,如全国制药装备(机械)展览会将于今年11月在此举办。
福厦高铁:
见证跨越山海的速度奇迹
外形如海浪般灵动,内部集结凤凰木、三角梅等多种厦门特色元素和最新智能光纤系统及智能天窗……活动第二站,采访团走进厦门北站,了解福厦高铁建设情况。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厦门北站新站房的进站广厅、候车大厅、换乘中心。
据了解,福厦高铁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铁路,全长277.42公里,共设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东、泉州南、厦门北、漳州8座车站。
走进厦门北站新站房,只见站房设计极为考究。外部延续了旧站房闽南建筑的聚落特点,两端转折起翘的屋脊与旧站房的燕尾脊设计响应。站厅内部设计同样凸显厦门特色元素。
“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后,将串连起福州、厦门‘一小时生活圈’和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形成一条黄金旅游带,进一步促进福建沿海城市群快速发展。乘客将迎来‘坐着高铁看大海’的全新体验。”中铁四局福厦8标常务副经理梁水和说。
马塘村:
探秘传奇山村的蜕变之路
沿着马塘村牌坊往前走,错落有致的别墅、郁郁葱葱的绿植、规划有序的道路呈现在眼前。
改革开放前,马塘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在马塘村村民的努力下,这个偏远小山村完成了从“瘦弱”到“强壮”的蜕变。如今,马塘村家家户户住上别墅、开起小车。
“1985年6月,马塘村陈清水、陈清渊、陈树林等6名青年筹资几万元创建了当时厦门市同安县第一家村级仓业——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马塘精神”主题馆内,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采访团了解到马塘村是如何在一群有志青年的带领下,逐步实现“厦门第一村”的梦想。
进入新时代,马塘村依然在创新前行。马塘村第一书记陈清渊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马塘’这个课题,通过村企融合发展模式,继续发展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大宅社区:
了解“火龙果之乡”的致富经
昨日的最后一站,采访团一行来到翔安香山脚下的大宅社区。当日,采访团先后探访了台湾火龙果园、两岸火龙果育苗基地、厢语民宿一期,还品尝了火龙果冰棒。
据介绍,大宅社区拥有全省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400亩,年产值超4000万元。近年来大宅社区探索出“党建引领共富、一二三产共融、两岸产业共建、多元力量共促,专注一颗火龙果”的“四共一专”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先后荣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翔安区五星级社区”“党建富民强村示范基地”“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三星级旅游村”等荣誉称号。
如今,大宅社区不断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路径,不仅研发了新的火龙果品种,还对火龙果进行深加工,生产了果干、果酒等衍生产品,逐步拓宽致富门路。
相关链接
从高速度发展 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5年来,厦门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地区生产总值(GDP)在2005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此后在2018年突破了5000亿元,2022年达到7802.66亿元,比1978年增长391.69倍,年均增长14.5%;全市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1.5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493.80亿元,增长1103.3倍,年均增长17.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9.1%;户籍人口人均GDP由1978年的528元增加到2022年的27.10万元,增长512.3倍,年均增长15.2%。这些指标持续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社会领域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多年来厦门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十大自主创新城市、中国十大低碳城市、最具创新力国际会展城市和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等城市荣誉,赢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今年也是翔安建区二十周年。作为厦门深化改革开放和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翔安这个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已从发展最滞后的区域,连续多年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区。翔安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区时的22.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87.14亿元,年均增幅17.4%,如今更是“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入围“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获评“全国2022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