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疗 让患者活得更久更好 |
厦门长庚医院肺癌MDT多学科门诊融两岸医疗优势,提供“一站式”诊疗 |
| ||
| ||
|
晨报记者 马丽
看着肺癌患者一边对抗“死神”,一边不断呕吐,却无能为力,曾是众多患者家属和临床医务工作者的痛。不过,随着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技术水平的提升,新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不断出现,这样的困境很少再看到了。
“诊疗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一代代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很幸运见证了两岸医疗融合发展背景下的肺癌尤其是晚期肺癌治疗的巨大进步。”作为大陆首家三级甲等台资合作医院——厦门长庚医院的院长,蔡荧煌还拥有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个重要身份,他在呼吸胸腔医学、肺癌、气喘、久咳、重症医学等方面拥有45年临床经验,通过个性化规范治疗和MDT多学科联合诊治,帮助了不少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以“年”计算,成效最佳的一位台湾地区女患者已平稳度过了17个年头,今年60岁了。在他的带领下,厦门长庚医院肺癌MDT多学科门诊融合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优势专家和技术资源,现已探索并塑造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11人医师队伍,从门诊检查、方案定制,到精准治疗、个案管理、化疗后生活质量提升等,竭尽所能为每一个肺癌患者提供精准化、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
不断打磨“金刚钻”,千方百计抽回患者踏入“鬼门关”的那只脚,是蔡荧煌从医45载的真实写照。也正因如此,“一种共鸣、一种共识、一种氛围、一种势能”不断在厦门长庚医院肺癌MDT多学科门诊医护团队中集聚形成。近5年来已有300余名晚期肺癌患者受益于该团队的治疗策略,不但生存期超过3年、5年……而且活得更好,传递出了“厦门长庚”的智慧和力量,也为更多肺癌患者赢得了希望和未来。
两岸专家联手
多学科服务患者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堪称“癌症头号杀手”。然而,在临床门诊,不少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如何延长其生存期,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学科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标尺。厦门长庚医院在2008年创院之初,就派医护人员到台湾学习呼吸治疗师经验,以呵护肺癌患者的“生命气道”,使其不再饱受“管子插进喉咙的痛苦”;之后进一步组成呼吸病研究团队,开展肺癌疾病相关研究,促进两岸专科骨干交流学习。10年后,该院又以呼吸科为主导,整合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优势资源,组建肺癌MDT多学科门诊,提供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管理的“一站式”诊疗体系。
事在人为,势也在人为。厦门长庚医院肺癌MDT多学科门诊的蓬勃发展之势离不开“人才”,胸腔外科主任张海云、呼吸科主任李天林、肿瘤内科主任殷小健、影像诊疗系副系主任兼放射科主任杨光明、核医学科主任曾春光、病理科主任郑晓晖、放射治疗科主任郑振华等就是其中的“硬核”,常被患者和业界同仁点赞认可。而作为门诊团队带头人,蔡荧煌致力于肺癌康复领域相关工作,聚焦“精准”二字,迄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台湾肺癌学会秘书长柯皓文、台湾高雄长庚医院胸腔内科主任赖建豪、台湾林口长庚医院肺部和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泞宏等一大批台湾著名专家“登鹭”加盟,更使门诊团队如虎添翼,迅速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发展为目前国内医、教、研最为均衡的肺癌专病诊疗中心之一。
“以往患者需追着医生各科室来回跑,MDT则是多学科专家和资源围着一个患者服务和调配,更省心、更科学、更规范、更周全。”李天林告诉记者,MDT多学科诊疗现已成为长庚医院肺癌临床常规诊疗模式,每周他都会固定参与MDT讨论,若遇疑难复杂案例,团队还会及时视频连线台湾地区专家库成员共商良策。
而正因MDT多学科门诊专家团队的精诚合作,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厦门长庚医院的肺癌诊疗模式表示满意。经大家口口相传,很多广东、江西、四川等地的患者也慕名来医院就诊。
24小时服务 在医患间架起沟通桥梁
以人为本,把多学科联合会诊形成一个完整机制,让患者得到更精准的诊疗方案、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等服务,这是厦门长庚医院肺癌MDT多学科门诊多年来持续推进的核心理念。不过,当各学科医生忙于临床诊疗,肺癌患者一旦遇到问题,该如何快速响应并解决呢?个案管理师很好地架起了医、护、患之间的桥梁,已成为该门诊团队一个颇有特色的岗位,她们既是患者的“熟人”,也是“健康管家”。
“从患者确诊开始,我们便会365天24小时与其保持联系,事无巨细地给予帮助和关怀。”张敏珊是跟随肺癌MDT多学科门诊一起成长的一名专职个案管理师,她的主要工作是为每个患者建立档案,包括参与门诊团队的方案定制、了解评估患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追踪与记录治疗和康复过程、进行心理疏导等。在任何环节发现问题,她都会第一时间反馈给医生,主动解决患者的问题。
张敏珊认为,个案管理师就是为了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片段式”医疗服务,确保接受连续及完整的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生存期和康复效果。她近期的微信聊天记录,几乎全是和患者的互动,内容除了“这几种药要怎么分时段吃?”“你能帮我预约一下蔡院长吗?”“我可以吃生鱼片吗?”甚至还有患者跟她分享“国庆要去哪儿玩”“孩子要结婚了”等琐事。
综合协同治疗 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化疗是肺癌等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多数肺癌患者提起化疗,通常会把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与之“画等号”,十分抗拒,认为“能不化疗就不化疗”。
“事实上,化疗既不能被替代,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蔡荧煌表示,目前肺癌治疗“明星”——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都离不开化疗。化疗也不是单纯“吃药”那么简单,而是一套科学完整的治疗方案,通过MDT多学科专家团队的协同治疗,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给予不同联合用药等措施,可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上市的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舒格利单抗等肺癌免疫治疗药物,还有埃克替民、奥希替尼、伏美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洛拉替尼、沃利替尼、恩曲替尼等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均已落地厦门长庚医院,给不少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医院还针对部分患者联合使用肺癌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等),让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睡一觉,就能“无创”除瘤,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在我们的帮助下,多数肺癌患者生存期从1年、3年延长到5年甚至更久,同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质。这让患者及家属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临床医生看到了MDT治疗方案的巨大应用前景。”蔡荧煌表示,未来,厦门长庚医院将继续融合两岸优势医疗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更多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体系,为患者“快速康复”的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