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劳模精神” 照亮监管品牌 |
厦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持续推进“一所一品”创建工作 |
|
2023年10月31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
“劳模管教”郑成忠在退休仪式上最后一课。 |
|
 |
第三看守所的智能预约设备。 |
|
 |
女管教为女性在押人员做思想工作。 |
|
 |
管教民警调解矛盾纠纷。 |
|
晨报记者 张玲玲
在厦门,监所不只有“水泥高墙”,还有能温暖人心的“监管品牌”。厦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下设7个所,各监所积极打造“一所一品”,管教民警在开展工作时,不仅努力净化在押人员心灵,也积极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近日,为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铸牢忠诚警魂,续写英模荣光,厦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以为“全国劳模”民警郑成忠举办退休仪式为契机,学习传承“劳模精神”,照亮监管品牌。
化解矛盾纠纷
从源头消除不稳定因素
管教民警一席话,让“老赖”还清了千万欠款……这不是传闻,而是发生在厦门的真实事例。今年4月,因民间借贷纠纷,被执行人洪某被处以司法拘留15日。拘留期间,管教民警两次找申请人和洪某调解,从法理情理出发,最终让洪某思想转变,与申请人达成了和解方案。
近年来,厦门市第一拘留所充分发挥监所特殊阵地作用,建立“主官统领+管教主战+专家专职+借力助攻”矛盾化解新格局,与法院研究构建矛盾化解新模式联动机制,打通涉执司法拘留的“最后一公里”,竭尽全力将当事人“纸上权利”兑换成“真金白银”。今年来,第一拘留所共成功化解社会矛盾70起,其中涉执矛盾52起,涉案总金额达1.2亿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单位”。
在“劳模精神”影响下,第一拘留所积极融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枫桥式”社会矛盾纠纷联动化解工作室,建立健全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配合协作的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最大限度争取矛盾纠纷“所内化解”,并探索“未解矛盾”出所后跟踪、转递机制,最大限度预防“民转刑”案件,努力从源头消除不稳定因素,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全方位打造
“智慧监管”新标杆
如今的看守所以科技引领勤务,告别靠手记、靠人工核对的“旧时代”,高墙内也能实现无纸化、电子化。智慧监所不仅能提升执法规范化,还有助于安全风险防范。“劳模精神”也将进一步推动公安监管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公安大局。
2021年,厦门市第三看守所正式投入使用。与传统的看守所不同,第三看守所以全方位打造“智慧监管”新标杆为出发点,坚持科技兴警,监所内到处体现“高科技范”。比如,以往办案单位在开展询问后,看守所要将询问过程的录音录像刻盘、材料打印。如今,有了智慧审讯系统,询问过程自动进行“云存储”,办案单位可以自行调阅,完全实现网络化、智能化。针对留所服刑人员的家属会见,也全部实行网上预约制,家属通过“i厦门”平台自助预约,审批通过后,到看守所刷身份证就可以进行会见。
第三看守所还自主研发了“移动警务”App,将监管系统从固定机位,延伸到民警随身携带的移动警务终端上,实现监区内移动办公,打通“最后一百米”。比如,办案提审或律师会见等在前端自助登记后,系统自动安排,信息同步下发,提讯民警通过App快速操作反馈,监室智能终端自动呼叫在押人员名字,提醒相关人员提前做准备,全流程信息化引导,工作效率提升了61%。据了解,这款App目前正在迭代,即将实现“刷脸读档”“电子巡诊”等功能,为管教和医疗工作提档升级。
女管教的疏导
让她们重燃希望
在厦门市第一看守所,作为全省巾帼文明岗,“五中队”是一支女警管教队。女民警特有的温柔细腻,让女性在押人员感受到温暖,打开心结,重燃生活希望。
今年7月,犯罪嫌疑人吴某入所时因可能被判重刑,思想波动很大。管教民警一方面安排监室其他人员多关心吴某,另一方面主动找办案单位了解情况,每天与她促膝谈心,从家庭、亲情入手,以家里年迈父母、年幼孩子盼归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一段时间的情绪安抚及引导,吴某逐渐扭转心态,积极配合办案单位询问。
厦门市第一看守所五中队持续深化监所女性在押人员管理工作,以队伍高效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人性化、关系融洽化,有力保障了刑事诉讼和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监所管理的安全质效。她们积极向“劳模管教”郑成忠学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坚持普法宣传常态化,扛实责任,踔厉奋发,以奋斗姿态谱写新时代厦门监管新篇章。
在全省监所首创
“数字智慧医疗”
人在监所内,医院专家“隔空问诊”……厦门市第二看守所在全省监所首创的“数字智慧医疗”,让被监管人员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福利”。今年6月,被监管人员袁某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双下肢肿痛,第二看守所立即连线市第五医院专家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在专家调整降压方案并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后,袁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去年开始,第二看守所大力开展数字智慧医疗建设,全面推行“天下医生”平台与“华为云”数据综合管理库进监所,初步建成以“体检方舱、监所‘云’医院、监管病区”为主体的监所医疗体系,基本实现被监管人员体检、检查问诊、大病救治不出监管场所;还为被监管人员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与多家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会诊,现地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100余项检验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明确驻所医生、监所民警、监管病区、协作三级综合医院责任区分,形成上下联动一条线、团结协作一盘棋的“四重护盾”工作落实格局,建立专家巡会诊和专业培训机制,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增强应对突发疾病处置能力,高标准打造立体式医疗保障体系。今年来,该看守所先后完成700余名被监管人员半年健康体检、100余名被监管人员视频会诊,出所就医率明显下降。
传承“劳模精神” 照亮监管品牌
厦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持续推进“一所一品”创建工作
 |
“劳模管教”郑成忠在退休仪式上最后一课。 |
|
 |
第三看守所的智能预约设备。 |
|
 |
女管教为女性在押人员做思想工作。 |
|
 |
管教民警调解矛盾纠纷。 |
|
晨报记者 张玲玲
在厦门,监所不只有“水泥高墙”,还有能温暖人心的“监管品牌”。厦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下设7个所,各监所积极打造“一所一品”,管教民警在开展工作时,不仅努力净化在押人员心灵,也积极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近日,为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铸牢忠诚警魂,续写英模荣光,厦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以为“全国劳模”民警郑成忠举办退休仪式为契机,学习传承“劳模精神”,照亮监管品牌。
化解矛盾纠纷
从源头消除不稳定因素
管教民警一席话,让“老赖”还清了千万欠款……这不是传闻,而是发生在厦门的真实事例。今年4月,因民间借贷纠纷,被执行人洪某被处以司法拘留15日。拘留期间,管教民警两次找申请人和洪某调解,从法理情理出发,最终让洪某思想转变,与申请人达成了和解方案。
近年来,厦门市第一拘留所充分发挥监所特殊阵地作用,建立“主官统领+管教主战+专家专职+借力助攻”矛盾化解新格局,与法院研究构建矛盾化解新模式联动机制,打通涉执司法拘留的“最后一公里”,竭尽全力将当事人“纸上权利”兑换成“真金白银”。今年来,第一拘留所共成功化解社会矛盾70起,其中涉执矛盾52起,涉案总金额达1.2亿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单位”。
在“劳模精神”影响下,第一拘留所积极融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枫桥式”社会矛盾纠纷联动化解工作室,建立健全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配合协作的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最大限度争取矛盾纠纷“所内化解”,并探索“未解矛盾”出所后跟踪、转递机制,最大限度预防“民转刑”案件,努力从源头消除不稳定因素,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全方位打造
“智慧监管”新标杆
如今的看守所以科技引领勤务,告别靠手记、靠人工核对的“旧时代”,高墙内也能实现无纸化、电子化。智慧监所不仅能提升执法规范化,还有助于安全风险防范。“劳模精神”也将进一步推动公安监管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公安大局。
2021年,厦门市第三看守所正式投入使用。与传统的看守所不同,第三看守所以全方位打造“智慧监管”新标杆为出发点,坚持科技兴警,监所内到处体现“高科技范”。比如,以往办案单位在开展询问后,看守所要将询问过程的录音录像刻盘、材料打印。如今,有了智慧审讯系统,询问过程自动进行“云存储”,办案单位可以自行调阅,完全实现网络化、智能化。针对留所服刑人员的家属会见,也全部实行网上预约制,家属通过“i厦门”平台自助预约,审批通过后,到看守所刷身份证就可以进行会见。
第三看守所还自主研发了“移动警务”App,将监管系统从固定机位,延伸到民警随身携带的移动警务终端上,实现监区内移动办公,打通“最后一百米”。比如,办案提审或律师会见等在前端自助登记后,系统自动安排,信息同步下发,提讯民警通过App快速操作反馈,监室智能终端自动呼叫在押人员名字,提醒相关人员提前做准备,全流程信息化引导,工作效率提升了61%。据了解,这款App目前正在迭代,即将实现“刷脸读档”“电子巡诊”等功能,为管教和医疗工作提档升级。
女管教的疏导
让她们重燃希望
在厦门市第一看守所,作为全省巾帼文明岗,“五中队”是一支女警管教队。女民警特有的温柔细腻,让女性在押人员感受到温暖,打开心结,重燃生活希望。
今年7月,犯罪嫌疑人吴某入所时因可能被判重刑,思想波动很大。管教民警一方面安排监室其他人员多关心吴某,另一方面主动找办案单位了解情况,每天与她促膝谈心,从家庭、亲情入手,以家里年迈父母、年幼孩子盼归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一段时间的情绪安抚及引导,吴某逐渐扭转心态,积极配合办案单位询问。
厦门市第一看守所五中队持续深化监所女性在押人员管理工作,以队伍高效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人性化、关系融洽化,有力保障了刑事诉讼和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监所管理的安全质效。她们积极向“劳模管教”郑成忠学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坚持普法宣传常态化,扛实责任,踔厉奋发,以奋斗姿态谱写新时代厦门监管新篇章。
在全省监所首创
“数字智慧医疗”
人在监所内,医院专家“隔空问诊”……厦门市第二看守所在全省监所首创的“数字智慧医疗”,让被监管人员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福利”。今年6月,被监管人员袁某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双下肢肿痛,第二看守所立即连线市第五医院专家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在专家调整降压方案并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后,袁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去年开始,第二看守所大力开展数字智慧医疗建设,全面推行“天下医生”平台与“华为云”数据综合管理库进监所,初步建成以“体检方舱、监所‘云’医院、监管病区”为主体的监所医疗体系,基本实现被监管人员体检、检查问诊、大病救治不出监管场所;还为被监管人员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与多家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会诊,现地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100余项检验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明确驻所医生、监所民警、监管病区、协作三级综合医院责任区分,形成上下联动一条线、团结协作一盘棋的“四重护盾”工作落实格局,建立专家巡会诊和专业培训机制,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增强应对突发疾病处置能力,高标准打造立体式医疗保障体系。今年来,该看守所先后完成700余名被监管人员半年健康体检、100余名被监管人员视频会诊,出所就医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