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 患者享“一站式”服务 |
厦门长庚医院融合两岸骨科优势技术,为患者术后按下康复“加速键” |
| ||
|
晨报记者 马丽
“因为有你们的精心诊治和爱护,现在我没有了髋关节疼痛的折磨,就要出院了。”“你们不仅医术高超,还让在病房的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厦门长庚医院住院部6楼A区骨科病区洽谈室墙上,除了挂着“一眼看不完”的锦旗外,还有许多患者手写的感谢信,它们代表着一个个“以精湛技术和医者仁心与骨科疾病较劲”的故事。
在这里,肌腱、韧带等关节损伤的患者可以重拾运动项目了;在这里,医学上认为可能截肢或肌肉萎缩的患者,又重新活跃在生活中;在这里,求诊一名医生,就能享受术前、术中、术后等多团队介入的骨科手术及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在这里,不仅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团队24小时守护,还有9名台湾骨科名医专家每月定期跨海而来……厦门长庚医院从深耕关节镜微创骨科技术到推进运动康复服务等,着力打造“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患者”三方联动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随着台湾骨科优势专家和技术资源不断‘登鹭’,我相信,在两岸长庚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将帮助更多大陆骨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更快、康复更科学、运动更安全。” 亚足联医委会委员、台湾运动医学会理事长(主任委员)、厦门长庚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叶文凌教授指出,厦门长庚医院正加速打通骨科患者功能恢复及康复后运动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两岸名医合力
共谋骨科医学高质量发展
骨科是厦门长庚医院的重点临床学科之一,胡家瑞、郑立槟、沈雄海、马北辰、郝江涛、余来、朱金华、曾冠斐等一众名医各有所长,在髋膝关节置换、断肢(指)再植、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各自擅长的诊疗领域常被患者口口相传,科室年门诊量因此逐年递增。不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该科室门诊近年来最常见的则是因膝关节、肩关节、交叉韧带等运动损伤前来求诊的患者,其中不乏打针、理疗、关节穿刺等一般手术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的疑难患者。所幸,通过医院重金引进的全套关节镜手术设备,多数手术已不需要“大刀阔斧”,“一镜”即可解患者难题。
“一镜”指的是关节镜,这是一种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高新微创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体表约米粒大小的切口,将关节镜置入关节腔内,医生通过外部显示器屏幕,可清楚观察患者关节内的病变“元凶”,并在关节镜的直接监视下,对病变组织实施切割、吸除、缝合、固定、修复等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术后几乎无手术疤痕。
今年以来,台湾长庚骨科叶文凌教授、陈昭宇主任医师等9位名医专家定期“登鹭”,融合两岸优势技术和资源开展诊疗工作。不少厦门地区业界专家一致认为,此举有助于厦门长庚医院骨科进一步建设“成规模、成体系、成品牌、成辐射力”的重点学科和达到先进水平的医疗、教学与科研高端平台,加速前沿骨科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让市民“足不出厦”即可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医靠”和幸福感。
三方联动
助患者快速“动起来”
15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厦门长庚医院骨科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关节镜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截骨矫形手术(HTO)等微创手术早已成为科室“主旋律”。为加速打通骨科患者功能恢复及康复后运动的“最后一公里”,骨科还联合康复医学科,建立了“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患者”三方联动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以往,很多骨科患者术后需要出院才能进行功能锻炼,但往往因缺乏专业指导,导致出现关节功能受限、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的问题,康复效果不理想,甚至不得不接受二次手术。”叶文凌教授介绍,骨科与康复医学科合作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患者从入院准备接受骨科手术开始,康复医学科同步介入,及时了解掌握患者信息,与骨科共同定制个性化康复计划,如“做何种锻炼、每次做多久、达到什么标准”,每一个时间段饮食作息等,都有明确的文字提醒和专人指引。
“只挂号了一个专家,但享受到的是‘一条龙’服务,好多医生护士都来关心指导。当我术后出院时,膝关节功能已基本康复。”记者采访当日,进行门诊复查的厦门某大学篮球健将曾同学打趣道。
叶文凌教授补充道,通过打造一站式服务,让骨科和康复医学科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精准协作,除了帮助患者恢复更快、减少术后并发症外,也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床位周转率,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有效降低就医成本。
特写
运动医学赋能
康复更科学、运动更安全
微创精准的骨科手术和无缝衔接的康复介入是厦门长庚医院助力患者早日回归生活的两大“法宝”。每一次手术,骨科医生都会将病历进展详细记录;每一周,骨科和康复医学科都会定期召开研讨会;视频连线台湾长庚骨科专家,亦是常态。他们在沟通总结经验的同时,为以后面对同类型病患时制定出康复标准,也为科研提供了大量临床依据。
具体到骨科患者术后康复,厦门长庚医院有何特色优势?叶文凌教授向记者介绍了已广泛应用临床多年的运动医学理念。“早年间,运动医学是专门为职业运动员等特殊职业人群提供服务的,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重返竞技状态。随着近年来临床门诊的运动损伤病例逐渐增加,运动医学的研究和服务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也能享受到运动与医疗融合新处方。”他指出,以关节镜微创、关节置换等手术为基础,结合运动医学理念,可有效缓解患者由于创伤等引起的疼痛、僵硬、无力等相关症状,其中40岁前患者临床恢复效果最明显。
在叶文凌教授的引导下,记者来到了厦门长庚医院住院部13楼的康复医学科。走出电梯,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气氛与普通病区有着明显的区别——医生与患者的“互动感”很强,不少患者或坐或站,身边都有医护人员耐心地鼓励:“抬腿,小心,很好……”患者虽年龄不同,每个人都在努力地配合着医护人员的指导,哪怕是最基本的一个握手协调动作。
记者注意到,康复医学科的治疗大厅占地将近1200平方米,面朝马銮湾公园,不用靠近窗户,就能感受海风徐徐拂面而来。这里与健身房很像,设备却大不相同,比如股四头肌训练椅、电动控制的减重下步行训练系统、不用患者用力也能骑的功率自行车……肢体失去运动功能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进行恢复性训练。
“来这里的患者依从性很高,都能在定制的康复计划内坚持到院完成治疗,这也侧面体现了医院的诊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是得到大家认可的。”叶文凌教授表示,不建议术后患者盲目进行运动锻炼,以免带来意外伤害,影响临床愈后效果。
据了解,康复医学科现拥有6名医生和7名康复治疗师,除了协同服务骨科术后患者的运动医学康复,还接诊颈肩腰腿痛、自闭症、脑卒中、孕产康复等的康复医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