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云集 激发蓝色发展新动能 |
厦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举行,众多项目集中签约 |
| ||
| ||
| ||
| ||
|
晨报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洪鹭燕 李心
深潜7000米,探索海底的秘密,“大国重器”彰显中国科研实力;变废为宝,从鱼鳞、海藻中提取关键元素,生产亲肤保湿的海洋功能性塑身衣,远销欧美市场……一大批高新产品齐亮相,重磅项目集中签约。11月10日上午,2023厦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简称“厦门海洽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八载勤耕不辍,集聚蓝色动能。厦门海洽会历经8届打磨,频频发力,凸显产业特色,展现了厦门海洋产业发展的前沿趋势,促进了海洋产业成果对接交流,展会综合效应持续放大。
接下来,厦门海洽会将持续跟踪各项活动对接成效,提供长效的项目转化服务,不断促进海洋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三链”融合,真正以海洽会的品牌效应助推厦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含金量”足 众多项目集中签约
2023厦门海洽会由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指导,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承办,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侨大学协办,厦门国贸凤凰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执行。
展会现场举办了多场配套活动,“含金量”十足。展会开幕式现场举办了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海洋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共有18个项目集中签约,意向投资金额63亿元。自2022年以来,全市海洋招商引资意向金额超百亿元。
11日上午举办的海洋经济项目签约暨海洋科技成果推介会,共有总投资超3.4亿元的19个涉海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其中,2023年新立项的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共计12个,计划总投资2.78亿元,预计新增产值10.18亿元。
随后举行的海洋科技成果推介会上,来自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华侨大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7位专家上台展示、推介最新涉海科研成果,与参加活动的业内企业深入探讨如何依托海洋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还特别邀请市海洋专家组成员现场为企业把脉问诊,并根据专业领域划分开展多场海洋专家咨询活动,为参展企业、专业观展嘉宾创造面对面交流机会。
展商云集 近140家展商参会
本届展会为期3天,展览总面积超10000平方米,共设置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智慧海洋、涉海院校科研机构等4个专业展区,展商数量近140家。
据介绍,本届展会除了厦门本地涉海企事业单位集中亮相外,还吸引了市外、省外47家涉海企业报名参展,与上一届同比翻两番,创近年新高。其中,青岛海洋信息服务产业联盟的17家涉海企业组团展示,产品涉及智慧海洋、智慧渔业、智慧渔船渔港等领域。
为厦门市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定址翔安的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正在火热进行,频频向海洋高新企业抛出“橄榄枝”。此次海洽会专设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馆,并配套设置园区意向落户企业展区,旨在向参展商和观众集中展示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蓝图,以及园区揭牌以来的招商工作成果。
真金白银的政策利好、包容开放的创新氛围,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渥的营商环境备受企业主青睐,吸引众多海洋高新企业慕名而来。广州鸿海海洋专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段裘佳告诉记者,厦门是福建省内海洋投资热土,其多次前来交流考察,决定将新建独立公司落户高新园区。“在园区,我们能接触到海洋高新发展的前沿资讯。这对专注于科技研发的企业发展十分有利,无疑会为企业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段裘佳说。
大开眼界
高精尖产品亮相
漫步在展会的四大专业展区,市民朋友既能一睹最新的国产海洋装备,也能近距离接触海洋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最新运用。
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区,除了安井食品带来飘香四溢的鱼糜产品外,市民还可以深入了解经过物理破壁提取、传统低温精炼、全程密闭真空充氮等国家专利技术制出的DHA藻油;体验添加了蜂海绵骨针的新型海洋化妆品,感受神奇的海洋科技。
在海洋高端装备展区、智慧海洋展区,各式各样的海洋“黑科技”令人目不暇接。各种水下机器人、机器鱼、船舶通导设备等海洋高端装备重磅登场,海洋立体探测、海洋远距离通信、海洋观测预报等各种智慧科技亮相,展现了海洋前沿科技的独特魅力。
在涉海院校与科研机构展区,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医学院、中船重工725所材料院等涉海科研院所带来了海洋新技术、新成果,全面展现厦门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
厦门大学108平方米的特装展位集中展出了海洋声层析监测仪、宽带回声探测仪、大黄鱼基因组育种芯片、鲍鱼珍珠、海带苗、新型抗菌肽、环保海洋防污涂料等涉及海洋高端装备与智慧海洋、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制品领域的35项最新科研成果,成为展会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