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水清岸绿 |
◆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厦门沙滩、湿地和自然岸线保护与修复高标准开展 |
|
2023年11月24日·海西晨报·
第A01版
·
封面
 |
以园博苑为中心的杏林湾风光旖旎,是游客市民休闲、览胜的好地方。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讯(记者 张玲玲)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发改委获悉,我市130个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20.7亿元,1月-10月完成投资额800.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7.5%,超序时进度14.2个百分点,顺利完成投资任务。
从各行业完成情况来看,10月份,产业类项目建设加速。1月-10月实际完成投资332.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8.15%。其中,爱睿思(厦门)隐形眼镜生产项目洁净室车间装修已完成100%,消防竣工联合验收合格,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审查,一期项目正式投产。
10月份,基础设施类项目保持增速。1月-10月实际完成投资447.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7.07%。其中,厦门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体育岛总体进度96%,沉渣消能系统、沉砂池、储泥系统、板框脱水系统及电力系统已基本完成;疏浚工程累计完成疏浚33.63万立方米,围堰工程累计完成围堰5.78万立方米。
10月份,社会事业类项目稳步推进。1月-10月实际完成投资20.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6.35%。其中,厦门祥云实验学校项目,1号楼土方开挖完成100%,4号楼土方开挖完成80%。
市前期办积极推动各区、各指挥部和市直部门加快市重大前期项目重要前期节点手续办理,7月-10月有效推动了黄金海岸酒店、海峡成功大厦(厦轮总地块)、厦门国贸实验高级中学、宏发电力电器海沧二厂项目等10个重大前期项目开工,总投资490.75亿元。
晨报讯(记者 黄晶晶 通讯员 陈智勇)“8个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100%”“入海排放口达标率为99.8%”“海漂垃圾分布密度逐年降低”……昨日上午,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厦门市2023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会上介绍,2022年,近岸海域22个国省控点位水质优良(一、二类)点位比例86.4%,为历史最好水平。2023年春季和夏季,海水水质平均水质优良点位比例90.9%,四个国考点优良水质比例100%,8个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100%,厦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获此成绩,并非偶然。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厦门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高标准保护海洋生态景观,开展沙滩、湿地和自然岸线保护与修复。并印发多个方案,持续深化入海排放口整治,不断巩固治理成效。2023年8月,我市入海排放口达标率为99.8%。
此外,在海漂垃圾治理工作上,厦门创新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海漂垃圾治理机制,成立700余人的“海上环卫+岸滩保洁”专业保洁队伍,对23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306.41公里岸滩垃圾全覆盖保洁。同时建设智慧海上环卫系统、海漂垃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智能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智慧平台,健全信息化预报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海漂垃圾治理效率。
守护水清岸绿
◆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厦门沙滩、湿地和自然岸线保护与修复高标准开展
 |
以园博苑为中心的杏林湾风光旖旎,是游客市民休闲、览胜的好地方。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讯(记者 张玲玲)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发改委获悉,我市130个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20.7亿元,1月-10月完成投资额800.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7.5%,超序时进度14.2个百分点,顺利完成投资任务。
从各行业完成情况来看,10月份,产业类项目建设加速。1月-10月实际完成投资332.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8.15%。其中,爱睿思(厦门)隐形眼镜生产项目洁净室车间装修已完成100%,消防竣工联合验收合格,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审查,一期项目正式投产。
10月份,基础设施类项目保持增速。1月-10月实际完成投资447.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7.07%。其中,厦门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体育岛总体进度96%,沉渣消能系统、沉砂池、储泥系统、板框脱水系统及电力系统已基本完成;疏浚工程累计完成疏浚33.63万立方米,围堰工程累计完成围堰5.78万立方米。
10月份,社会事业类项目稳步推进。1月-10月实际完成投资20.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6.35%。其中,厦门祥云实验学校项目,1号楼土方开挖完成100%,4号楼土方开挖完成80%。
市前期办积极推动各区、各指挥部和市直部门加快市重大前期项目重要前期节点手续办理,7月-10月有效推动了黄金海岸酒店、海峡成功大厦(厦轮总地块)、厦门国贸实验高级中学、宏发电力电器海沧二厂项目等10个重大前期项目开工,总投资490.75亿元。
晨报讯(记者 黄晶晶 通讯员 陈智勇)“8个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100%”“入海排放口达标率为99.8%”“海漂垃圾分布密度逐年降低”……昨日上午,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厦门市2023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会上介绍,2022年,近岸海域22个国省控点位水质优良(一、二类)点位比例86.4%,为历史最好水平。2023年春季和夏季,海水水质平均水质优良点位比例90.9%,四个国考点优良水质比例100%,8个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100%,厦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获此成绩,并非偶然。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厦门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高标准保护海洋生态景观,开展沙滩、湿地和自然岸线保护与修复。并印发多个方案,持续深化入海排放口整治,不断巩固治理成效。2023年8月,我市入海排放口达标率为99.8%。
此外,在海漂垃圾治理工作上,厦门创新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海漂垃圾治理机制,成立700余人的“海上环卫+岸滩保洁”专业保洁队伍,对23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306.41公里岸滩垃圾全覆盖保洁。同时建设智慧海上环卫系统、海漂垃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智能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智慧平台,健全信息化预报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海漂垃圾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