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做一朵雪莲 守护百姓健康 |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刘春雹援藏3年,为当地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厦门力量 |
|
2023年11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10版
·
名医周刊
 |
刘春雹在为藏区儿童做诊疗。医院供图 |
|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陈雯 李欣
海拔5298米,这是她跨越过的雪山高度;1100天,这是她用脚丈量雪域高原的时光。援藏的3年里,来自厦大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刘春雹翻越一座座大山,为雪域的百姓送去健康。
近日,全国妇联下发《关于表彰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刘春雹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
一碗酥油茶比礼物都珍贵
昌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西藏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刘春雹的援藏之地就在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援藏3年,雪域上震撼的“十八拐”、惊险的“老虎口”,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有一次,刘春雹去最远的金岭乡义诊。孕产妇卓玛躺在家里简陋的床上,用淳朴的微笑迎接刘春雹一行。这不仅是她人生第一次见到大山外面的白衣使者,更是她怀孕8个月以来,第一次有机会接受正规产检。“(市里)太远了,长途的颠簸,怕肚里的孩子受不了。”孕妇卓玛说。
听完这话,刘春雹很心疼,马上和同事一起为她做了产检,做完检查,又再三嘱咐卓玛注意事项。“这是我的电话,以后有需要随时联系我。”刘春雹说。
离别之际,卓玛家人拉着刘春雹的手久久不舍放开,为她送上刚热的酥油茶。一碗普通的酥油茶,在刘春雹心里,却比什么礼物都珍贵。
带着同事们边学习边救治
“戈壁滩上的一股清泉,冰山上的一朵雪莲。”这首《冰山上的雪莲》,唱出了多少人的青春。刘春雹就像一朵医学的雪莲花,在雪域高原尽情绽放。
“算了吧医生,我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母亲白玛(化名)想要放弃刚出生的宝宝。原来,白玛在怀孕35周时早产生下体重2.5公斤的宝宝,宝宝出生时血氧饱和度只有40%,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多器官功能衰竭,属于极危重早产儿。
小家伙持续不断的呻吟和急促的呼吸,牵动着刘春雹的心。刘春雹和新生儿科医生们密切配合,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高频震荡通气等措施;宝宝危急情况刚有缓解,还没给她松口气的时间,又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呼吸道梗阻、休克、窒息等情况。
“当时院里的护士们缺乏新生儿救护经验,我带着她们,边学习边救治。”刘春雹组织护理人员行动起来,从保温箱的使用到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留置针、呼吸机使用等。在刘春雹和其他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宝宝终于在第25天康复出院。
为医院带活一支护理队伍
除了做好临床护理,刘春雹还挑起了院感科、护理部的工作。刚到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时,医院还没有院感科,她从建章立制开始,给全院做院感知识培训,把院感工作融入到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让医院3年内无一起院感事件发生。
医院原来以孕产妇、儿童保健为主,几乎没有住院患者。医院又让她兼任护理部副主任。刘春雹和同事一起努力,把手术室、妇产科病房、儿科病房、新生儿科病房护理工作逐渐完善起来,3年时间内住院病人从零到100多。
“藏区医院各项工作跟内地差别很大,要探索适应藏区同胞的护理模式。”刘春雹从日常护理工作、入院到出院全流程管理、病情观察、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乃至护理记录,都手把手教会每一名护理人员,带活了一支高原上的护理队伍。
时光的列车匆匆驶过雪域高原,援藏的任务即将结束。在离别前,她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帮妇保院创“二甲”。“我愿做昌都的一朵雪莲花,在此后的岁月里,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我都会为自己援藏的经历感到自豪。”
愿做一朵雪莲 守护百姓健康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刘春雹援藏3年,为当地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厦门力量
 |
刘春雹在为藏区儿童做诊疗。医院供图 |
|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陈雯 李欣
海拔5298米,这是她跨越过的雪山高度;1100天,这是她用脚丈量雪域高原的时光。援藏的3年里,来自厦大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刘春雹翻越一座座大山,为雪域的百姓送去健康。
近日,全国妇联下发《关于表彰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刘春雹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
一碗酥油茶比礼物都珍贵
昌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西藏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刘春雹的援藏之地就在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援藏3年,雪域上震撼的“十八拐”、惊险的“老虎口”,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有一次,刘春雹去最远的金岭乡义诊。孕产妇卓玛躺在家里简陋的床上,用淳朴的微笑迎接刘春雹一行。这不仅是她人生第一次见到大山外面的白衣使者,更是她怀孕8个月以来,第一次有机会接受正规产检。“(市里)太远了,长途的颠簸,怕肚里的孩子受不了。”孕妇卓玛说。
听完这话,刘春雹很心疼,马上和同事一起为她做了产检,做完检查,又再三嘱咐卓玛注意事项。“这是我的电话,以后有需要随时联系我。”刘春雹说。
离别之际,卓玛家人拉着刘春雹的手久久不舍放开,为她送上刚热的酥油茶。一碗普通的酥油茶,在刘春雹心里,却比什么礼物都珍贵。
带着同事们边学习边救治
“戈壁滩上的一股清泉,冰山上的一朵雪莲。”这首《冰山上的雪莲》,唱出了多少人的青春。刘春雹就像一朵医学的雪莲花,在雪域高原尽情绽放。
“算了吧医生,我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母亲白玛(化名)想要放弃刚出生的宝宝。原来,白玛在怀孕35周时早产生下体重2.5公斤的宝宝,宝宝出生时血氧饱和度只有40%,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多器官功能衰竭,属于极危重早产儿。
小家伙持续不断的呻吟和急促的呼吸,牵动着刘春雹的心。刘春雹和新生儿科医生们密切配合,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高频震荡通气等措施;宝宝危急情况刚有缓解,还没给她松口气的时间,又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呼吸道梗阻、休克、窒息等情况。
“当时院里的护士们缺乏新生儿救护经验,我带着她们,边学习边救治。”刘春雹组织护理人员行动起来,从保温箱的使用到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留置针、呼吸机使用等。在刘春雹和其他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宝宝终于在第25天康复出院。
为医院带活一支护理队伍
除了做好临床护理,刘春雹还挑起了院感科、护理部的工作。刚到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时,医院还没有院感科,她从建章立制开始,给全院做院感知识培训,把院感工作融入到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让医院3年内无一起院感事件发生。
医院原来以孕产妇、儿童保健为主,几乎没有住院患者。医院又让她兼任护理部副主任。刘春雹和同事一起努力,把手术室、妇产科病房、儿科病房、新生儿科病房护理工作逐渐完善起来,3年时间内住院病人从零到100多。
“藏区医院各项工作跟内地差别很大,要探索适应藏区同胞的护理模式。”刘春雹从日常护理工作、入院到出院全流程管理、病情观察、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乃至护理记录,都手把手教会每一名护理人员,带活了一支高原上的护理队伍。
时光的列车匆匆驶过雪域高原,援藏的任务即将结束。在离别前,她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帮妇保院创“二甲”。“我愿做昌都的一朵雪莲花,在此后的岁月里,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我都会为自己援藏的经历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