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裁庭”为骑手解决烦“薪”事 |
厦门人社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资争议 |
|
2023年12月21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平台骑手可通过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窗口申请工资争议“速裁”。 |
|
晨报记者 蔡惜雯 张鑫惠
“平台克扣工资,想申请劳动仲裁。”今年11月,骑手小徐和小蒋来到厦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窗口寻求帮助。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即与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联动,第一时间与平台取得联系,上门取证。经过多方调解,小徐、小蒋两人共计近2000元的工资很快就有了着落。
这是厦门首次依托“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以下简称“速裁庭”)运作方式,通过仲裁监察办案协作机制快速解决的一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资争议案件,也是厦门人社部门在加快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资争议领域的创新探索。未来,厦门人社部门将进一步运用“速裁庭”办案机制,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快速解决烦“薪”事。
全面提效化解工资争议
流程简单、办理快捷……“速裁庭”为化解骑手工资争议按下了“加速键”,在案件受理、调处、监督、执行四大环节中,均有明确的“提速”措施方案。
在受理环节,可为劳动者开辟工资争议“绿色通道”,对欠缺非主要立案材料的案件实行容缺受理;在调处环节,不仅对案情的基本事实要素进行提炼,引导双方柔性化解争议,还可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缩短答辩期和办案时限;在监督环节,则通过建立抽查监督和大案要案的督办机制,进一步提升办理速度;在执行方面,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裁执衔接,常态化开展财产保全申请移送人民法院工作。
与传统的办案程序相比,“速裁庭”在速度和效率上更具优势,办案过程遵循“三优”(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三快”(快立、快审、快裁)原则,实行全流程优先处置,将立案受理、文书送达、答辩期等时限缩短到3个工作日内,案件审结要求亦缩短至30日内审结。
据统计,今年8月1日至11月30日,“速裁庭”处理案件平均时长16.1天,调解成功率达93.42%,已为76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共计57.08万元。
协同联动做好“护薪人”
“与监察部门联动,让骑手权益得到更充分地维护。”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不断优化速裁工作链条、提升办案速度和调解成功率以外,厦门人社部门还充分发挥“速裁庭”的联动作用,让“1+1﹥2”,进一步提升办案效率。
除了劳动监察兼职仲裁员被纳入“速裁庭”组成人员,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还明确与劳动监察部门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欠薪风险预警和办案协作机制,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数字赋能化解劳动争议
智能通行、庭审现场同步、庭审实况记录、无纸化庭审……今年来,厦门持续推进数字仲裁庭建设,一系列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功能在厦门数字仲裁庭里逐步实现。据统计,厦门已建成5个省级标准化数字仲裁庭,让调解仲裁更加便民惠企。
“速裁庭”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设备为边远地区或交通不便地区的当事人提供线上调解、线上庭审服务,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资争议“云端”调处。
此外,市、区两级人社部门还依托福建省人社厅智慧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速裁案件的智慧化管理,通过精准统计、精准管理,有效管控办案流程节点和审理周期,以信息化手段保障速裁制度落实到位。
“速裁庭”为骑手解决烦“薪”事
厦门人社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资争议
 |
平台骑手可通过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窗口申请工资争议“速裁”。 |
|
晨报记者 蔡惜雯 张鑫惠
“平台克扣工资,想申请劳动仲裁。”今年11月,骑手小徐和小蒋来到厦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窗口寻求帮助。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即与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联动,第一时间与平台取得联系,上门取证。经过多方调解,小徐、小蒋两人共计近2000元的工资很快就有了着落。
这是厦门首次依托“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以下简称“速裁庭”)运作方式,通过仲裁监察办案协作机制快速解决的一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资争议案件,也是厦门人社部门在加快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资争议领域的创新探索。未来,厦门人社部门将进一步运用“速裁庭”办案机制,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快速解决烦“薪”事。
全面提效化解工资争议
流程简单、办理快捷……“速裁庭”为化解骑手工资争议按下了“加速键”,在案件受理、调处、监督、执行四大环节中,均有明确的“提速”措施方案。
在受理环节,可为劳动者开辟工资争议“绿色通道”,对欠缺非主要立案材料的案件实行容缺受理;在调处环节,不仅对案情的基本事实要素进行提炼,引导双方柔性化解争议,还可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缩短答辩期和办案时限;在监督环节,则通过建立抽查监督和大案要案的督办机制,进一步提升办理速度;在执行方面,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裁执衔接,常态化开展财产保全申请移送人民法院工作。
与传统的办案程序相比,“速裁庭”在速度和效率上更具优势,办案过程遵循“三优”(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三快”(快立、快审、快裁)原则,实行全流程优先处置,将立案受理、文书送达、答辩期等时限缩短到3个工作日内,案件审结要求亦缩短至30日内审结。
据统计,今年8月1日至11月30日,“速裁庭”处理案件平均时长16.1天,调解成功率达93.42%,已为76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共计57.08万元。
协同联动做好“护薪人”
“与监察部门联动,让骑手权益得到更充分地维护。”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不断优化速裁工作链条、提升办案速度和调解成功率以外,厦门人社部门还充分发挥“速裁庭”的联动作用,让“1+1﹥2”,进一步提升办案效率。
除了劳动监察兼职仲裁员被纳入“速裁庭”组成人员,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还明确与劳动监察部门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欠薪风险预警和办案协作机制,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数字赋能化解劳动争议
智能通行、庭审现场同步、庭审实况记录、无纸化庭审……今年来,厦门持续推进数字仲裁庭建设,一系列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功能在厦门数字仲裁庭里逐步实现。据统计,厦门已建成5个省级标准化数字仲裁庭,让调解仲裁更加便民惠企。
“速裁庭”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设备为边远地区或交通不便地区的当事人提供线上调解、线上庭审服务,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资争议“云端”调处。
此外,市、区两级人社部门还依托福建省人社厅智慧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速裁案件的智慧化管理,通过精准统计、精准管理,有效管控办案流程节点和审理周期,以信息化手段保障速裁制度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