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中学有了“博士工作站” |
学校将引导博士们发挥学术带头作用,探索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
|
2023年12月26日·海西晨报·
第A03版
·
城市读本
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地理学科赖海成老师计划建立地球学科竞赛培训体系,研发地理特色课程和校本材料;数学学科吴靖老师计划组建高等数学教学团队,选拔数学特优生,并将高等数学教学融入高中数学竞赛教学体系;化学学科杨光老师计划联合优秀的年轻化学老师们,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同时从竞赛考试命题入手,紧抓竞赛教学……以上这些,都是厦门双十中学引进的博士们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即将展开的探索。
昨日上午,“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博士工作站”在厦门双十中学枋湖校区正式启动。据介绍,近三年来,厦门双十中学抓住市委人才办等部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包括来自剑桥、清华、北大在内的251名高校优秀毕业生。今年,通过市委人才办“青鹭英才”优培生项目,更是从清华、复旦等顶尖名校引进了4位博士。至此,厦门双十中学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的6位博士,一起发挥学术带头作用。
“博士工作站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发挥我校学术型、研究型教师人才的作用,引领包括200多位名校硕士在内的全校教师,一起致力于价值驱动型学术学校的建设。”厦门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欧阳玲表示,基于历史传统、人文积淀、现实条件和时代要求,学校决定将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术高中作为本校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定位,为卓越人才奠基,从整体上探索高中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除了开头提到的三位博士外,该校还有化学学科陈慧老师计划以外文数据库和计算机服务器作为支撑,带领学生进行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物理学科黄舰印老师计划与同届的新老师组建团队,共同建构一个有助于快速学习物理竞赛知识的框架,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生物学科蓝俊杰老师将以健康科普宣传、生物竞赛教学及科创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努力建构具有双十特色的“生命”课堂等。
按照学校的部署,博士们要发掘自身学术资源,争取主持或参与更高级别的课题项目,提升学校教科研高质量发展;要自选一个科研项目,组织研究团队,深入开展研究,在两至三年内完成该项目,同时开展本学科科普工作、课题研究等,增进学校教科研活动气氛;要充分发挥自身扎实的专业研究能力,认真指导学科竞赛,不断创新竞赛苗子的培养方式,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希望通过各位博士的紧密合作,我们能形成新一批的青年教师学术共同体,推动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探索适合新时代学术型高中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整体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欧阳玲说。
相关新闻
院士带高中生领略科技的魅力
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你所知道的尺寸最大的物体是什么?最小的是什么?”姜澜院士以两个简单的问题引发同学们的讨论,拉开了一场神奇科学之旅的帷幕。12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姜澜教授走进厦门双十中学,为该校高一、高二年段部分学生带来一堂关于“飞秒激光微纳制造”的精彩科普讲座。
从浩瀚无垠的宇宙,到小不可测的电子;从500亿光年远的宇宙边界,到当下火热的纳米技术……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姜澜院士通过通俗易懂而又精准简练的语言、生动丰富而又深入浅出的例子,带领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他告诉同学们,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要立足当下、志存高远,为祖国的科学进步作出青年人的贡献。
姜澜院士还表示,厦门双十中学与北京理工大学两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过去五年,厦门双十中学向北京理工大学输送了43名优秀学子。
当天恰逢双十中学学术节暨科技节开幕,姜澜院士向厦门双十中学授牌,授予该校“北京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双十中学有了“博士工作站”
学校将引导博士们发挥学术带头作用,探索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地理学科赖海成老师计划建立地球学科竞赛培训体系,研发地理特色课程和校本材料;数学学科吴靖老师计划组建高等数学教学团队,选拔数学特优生,并将高等数学教学融入高中数学竞赛教学体系;化学学科杨光老师计划联合优秀的年轻化学老师们,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同时从竞赛考试命题入手,紧抓竞赛教学……以上这些,都是厦门双十中学引进的博士们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即将展开的探索。
昨日上午,“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博士工作站”在厦门双十中学枋湖校区正式启动。据介绍,近三年来,厦门双十中学抓住市委人才办等部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包括来自剑桥、清华、北大在内的251名高校优秀毕业生。今年,通过市委人才办“青鹭英才”优培生项目,更是从清华、复旦等顶尖名校引进了4位博士。至此,厦门双十中学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的6位博士,一起发挥学术带头作用。
“博士工作站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发挥我校学术型、研究型教师人才的作用,引领包括200多位名校硕士在内的全校教师,一起致力于价值驱动型学术学校的建设。”厦门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欧阳玲表示,基于历史传统、人文积淀、现实条件和时代要求,学校决定将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术高中作为本校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定位,为卓越人才奠基,从整体上探索高中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除了开头提到的三位博士外,该校还有化学学科陈慧老师计划以外文数据库和计算机服务器作为支撑,带领学生进行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物理学科黄舰印老师计划与同届的新老师组建团队,共同建构一个有助于快速学习物理竞赛知识的框架,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生物学科蓝俊杰老师将以健康科普宣传、生物竞赛教学及科创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努力建构具有双十特色的“生命”课堂等。
按照学校的部署,博士们要发掘自身学术资源,争取主持或参与更高级别的课题项目,提升学校教科研高质量发展;要自选一个科研项目,组织研究团队,深入开展研究,在两至三年内完成该项目,同时开展本学科科普工作、课题研究等,增进学校教科研活动气氛;要充分发挥自身扎实的专业研究能力,认真指导学科竞赛,不断创新竞赛苗子的培养方式,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希望通过各位博士的紧密合作,我们能形成新一批的青年教师学术共同体,推动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探索适合新时代学术型高中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整体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欧阳玲说。
相关新闻
院士带高中生领略科技的魅力
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你所知道的尺寸最大的物体是什么?最小的是什么?”姜澜院士以两个简单的问题引发同学们的讨论,拉开了一场神奇科学之旅的帷幕。12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姜澜教授走进厦门双十中学,为该校高一、高二年段部分学生带来一堂关于“飞秒激光微纳制造”的精彩科普讲座。
从浩瀚无垠的宇宙,到小不可测的电子;从500亿光年远的宇宙边界,到当下火热的纳米技术……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姜澜院士通过通俗易懂而又精准简练的语言、生动丰富而又深入浅出的例子,带领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他告诉同学们,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要立足当下、志存高远,为祖国的科学进步作出青年人的贡献。
姜澜院士还表示,厦门双十中学与北京理工大学两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过去五年,厦门双十中学向北京理工大学输送了43名优秀学子。
当天恰逢双十中学学术节暨科技节开幕,姜澜院士向厦门双十中学授牌,授予该校“北京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