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成功举办,两岸作家学者展开精彩研讨 |
携手谱写两岸融合发展好作品 |
|
晨报记者 叶子申
近日,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在厦门市及泉州市成功举办。80多名来自两岸的作家和评论家受邀一起交流探讨,共同谱写两岸文学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笔会中,9位来自两岸的作家、学者围绕“文学的两岸融合与发展”研讨主题做了大会重点发言。
中华古典诗歌
构建两岸心灵交融桥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以《中华古典诗词:两岸心灵交融的水晶桥梁》为题发言。
在程郁缀看来,文学是两岸融合发展的一座金色桥梁,而中华古典诗歌则是两岸心灵交融的一座水晶桥梁。那么,如何构建这样一座桥梁?程郁缀认为,首先,两岸可以以高等学校为抓手,策划定期开展中华古典诗歌高层论坛。每次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并有计划地出版一套丛书,将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
其次,两岸的有关部门和媒体可以携手合作,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举办中华古典诗歌演唱会、吟诵会,诗歌名篇名句比赛会等活动,推动中华古典诗歌普及和传播。
“同时,两岸有关出版机构联手策划、组织编写、统一出版一组中华古典诗歌普及读物,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进行中华古典诗歌教育,将中华古典诗歌的良种种入孩子们的头脑里,成为他们终身受用的优秀民族文化基因。”程郁缀建议,组织多方面的专门人才,研发和创作带有中华古典诗歌元素的文创产品,面向青少年及成年人推广。
台湾饮食文学
牵起两岸共同味觉记忆
台湾作家、亚洲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朱振藩自称是“老饕”,热衷研究天南地北各色美食。本次笔会中,他以《台湾的饮食与文学》为题发言,讲述了台湾各个时期的饮食特色及影响,并阐述了两岸饮食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在丰富多元的台湾饮食文化背后,仍保留着中华饮食文化脉络,维系着两岸共同的文化脉络。
“截至目前,我已经创作出版了50本著作,其中14部已在大陆公开发行简体字版。”朱振藩说,以后有机会他也会把此次在厦门、泉州一带采风的过程写进去,进一步推介闽南文化。
台湾作家、香港珠海学院副教授杨明在题为《台湾饮食文学的两岸情味融合》的发言中谈到了对饮食文学的见解。“讲好中国故事,吃是一个最吸引人的话题。”杨明说,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台湾饮食文学也对大陆的饮食类出版物及网络电视产生了影响。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曾邀请台湾饮食文学作家焦桐担任顾问。“可以说,饮食文学不仅演绎了两岸美食同出一源的精彩蓬勃,更是文学相互融合发展的绝佳场域。”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博导朱双一也在发言中提到了台湾饮食文化。“台湾的饮食是汇聚全中国各地域文化的典型例子。”朱双一说,除了大陆美食,台湾也会吸收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美欧等地的美食因素。再加上创造力很强的台湾人往往将各地美食加以融会,进行新的创造,因此成就了多元地域文化汇聚的“美食宝岛”。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教授徐勇表示,参与本次笔会的不少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关于饮食文学的见解。“可见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台湾美食在传播中华文化上更是功不可没。”
两岸散文创作
掀起“跨文体”写作热潮
对于新时代两岸文学的变化与发展,也有嘉宾提出自己的观点。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袁勇麟在题为《两岸散文跨文体写作的问题化进程》的发言中说,当前,两岸散文分别向诗和小说方向发展,并展开了关于“跨文体”写作的热潮。
袁勇麟说,在大陆“跨文体”写作受期刊杂志推动发展之时,集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特征于一体的“极短篇”也在《联合报》副刊的推动下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相关的“跨文体”写作还在继续,如2010年《人民文学》开辟的“非虚构”栏目,又引发了一次写作热潮,引起各方热议。
“任何文类标准都不是绝对科学的,不同文类标准之下,都会存在相应的难以归类的作品。”袁勇麟表示,学界应当从作品本身出发,重新体认散文文类文体特征,尝试理解这类“跨文体”创作出现的原因,发掘不同时代文学的独特性。
两岸作家携手
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台湾作家、《金门文艺》发行人李台山以《金门近代文学发展与两岸融合之时代需要》为题发言,讲述了金门、台湾文学百年来的变迁趋势,并指出,两岸文学发展脉络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如今是自媒体时代,两岸的文学载体也更丰富多元,如何通过互联网渠道进一步加深两岸文学交流合作,值得我们持续探讨。”
在台湾作家、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理事洪玉芬看来,当前华文文学正在世界各地兴起,每年都有越来越多国外青年学生学习华文,通过华文来写作。她建议,两岸文学界应携手,共同通过华文文学写作,与全世界进行交流。
香港作家、记者,香港作家联会理事郭艳媚表示,两岸文学要繁荣发展,必须在交融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文学就是讲述有温度的、带有生命的故事,我们要一起讲好中国故事。”
《两岸关系》杂志社原社长、记者,台盟北京市委副主委汪舟认为,两岸作家文心相通,文学精神一致。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闽台两地迎来开展交流、融合发展的好机遇。在此背景下,两岸作家更应携手创作反映两岸融合发展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