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 |
推动金融标准化工作走实走深 |
晨报记者 叶子申
通讯员 詹若楚
金融标准是金融领域统一的技术要求,为金融活动提供规则、指引,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金融标准化发展指明新方向、提出新任务。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统筹部署“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始终坚持“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理念,加强统筹协调,广泛开展金融标准宣传,大力推进金融标准应用实施,全面强化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建设质效,着力推动辖区金融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A
强化机制建设 筑牢发展根基
一直以来,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高度重视辖区金融标准化机制建设,指导辖区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标准化管理机制,为辖区金融标准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方面,成立金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将全面推进辖区金融标准化宣传、实施和建设列为重要职责之一。”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同时,统筹科技、业务、宣传等部门,共同推动辖区金融标准化宣传和实施,推动管理机制优化。
据悉,伴随着一系列常态化宣传、针对性培训、阶段性跟踪,目前厦门辖区金融机构已建立行级领导负责,信息科技、规划发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金融标准化工作机制,明确牵头部门,细化责任分工,制定管理制度。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依托“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主题活动,紧密结合普惠金融、乡村振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政策方向,发布5批次重点金融标准清单,包含52项重点金融标准;同时,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围绕重点金融标准,推动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深度协同、凝聚合力。
B
深化宣传实施 释放标准效能
坚持宣传与实施协同推进,以宣传强氛围、以实施提效能。2019年以来,在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的指导下,辖区金融业面向金融消费者共开展300余场金融标准主题宣传活动,针对金融从业人员开展90余场金融标准业务培训。
除常态化宣传外,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还着力推动重点标准应用实施,组织辖区法人银行贯彻落实《金融消费者投诉统计分类及编码 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业标准,强化《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等标准的对标实施,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各项权益。
同时,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也以跨境贸易为抓手,推进LEI(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应用与“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组织辖区35家银行辅导5300余家外贸企业申请LEI编码赋码,充分发挥LEI在企业涉外经贸活动中的便利化作用。
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结合CIPS标准收发器推广工作,在跨境支付业务场景中实现LEI编码应用,进一步拓宽LEI应用场景。
C
坚守为民初心
提升服务质效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落实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安排,聚焦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组织辖区金融机构开展对标达标。
在无障碍服务方面,指导辖区金融机构依据国家标准加强网点建设,开展无障碍改造,持续提升老年人及特殊群体金融服务体验。
针对金融服务生僻字问题,组织辖区法人金融机构依据《金融服务生僻字处理指南》行业标准开展治理,循序推进信息系统升级改造。
针对农村金融服务优化提升,指导厦门市农村商业银行等落地实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支付服务点技术规范》,因地制宜在岛外农村地区布放自助设备、设立银行网点,促进金融服务半径延伸,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厦门农商行已选派317名金融助理赴乡镇基层挂职,以金融标准助力乡村治理,力担农村金融主力军。
D
结合业务发展
加快标准建设
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还指导辖区法人金融机构和优秀社会团体,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创新成果,稳步推进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建设。
一方面,持续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积极引导辖区法人金融机构以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为契机,开展金融领域企业标准建设。
2022年12月,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指导厦门国际银行发布银行业首个华侨金融服务企业标准,为侨胞侨眷、侨商侨企提供特色、精细的差异化服务。同时,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指导厦门银行研制台商金融服务标准,推动打造“两岸金融合作样板银行”。
另一方面,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金融团体标准。结合全省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项目创新成效,辅导厦门创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鹭江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心探索制定绿色供应链金融团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