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员参与全效落实全年推进 “三下乡”惠民暖心促振兴 |
厦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最接地气的形式把服务送到村居 |
|
2024年01月31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科技下乡,服务深入田间地头。 |
|
 |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走进多个村居献演经典剧目。 |
|
 |
精彩的乒乓球赛在后溪镇文体活动中心举行。 记者 叶嘉健 摄 本组图片为资料图 |
|
晨报记者 吴斯婷 陈佩珊 黄晶晶
惠民生、暖民心、促振兴,让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下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常下乡”中得到实惠、在“常在乡”中感受幸福。
厦门历来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厦门市委宣传部牵头精心策划组织,不断提升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参与“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探索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实效。
全员参与、全效落实、全年推进、全城覆盖、全媒推广,厦门“三下乡”活动越做越红火,喜在群众的脸上、暖到百姓的心头,持续助力厦门乡村振兴。
“全”员参与 热度高涨
近年来,“三下乡”服务活动捐赠总价值年年攀升:2021年捐赠总额超过1000万元,2022年捐赠总价值达1178.338万元,2023年捐赠总价值达1448万元。一笔笔数据背后,是全市齐头并进、不断高涨的“三下乡”服务热情。
记者注意到,近三年来,每年“三下乡”活动主联办单位达七八十家,几乎覆盖民生所有领域,常被赞为参与面最广的活动之一。各参与单位立足自身职能、优势,将最专业的服务以最接地气的形式送进千家万户。
“全”城覆盖 更惠民生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厦门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离“三下乡”有点远。事实上,从城区到乡镇、从社区到田间,在每年的市级“三下乡”服务启动仪式后,各区纷纷接过接力棒,着力推进“三下乡”服务落地落实,把暖心服务送到村居,实现了全城覆盖。
湖里的“三下乡”活动现场,多种民俗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新老厦门人乐在其中;海沧的“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中,多部门联合开展送精神文明、送医疗卫生、送法律援助、送科普文化;在翔安,有特色、高质量的文艺演出走进大嶝街道、新店街道、凤翔街道等9个镇街……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贯穿全年,越来越多居民因此获益。
“全”效落实 精准帮扶
2022年,同安五显卫生院迎来了第一台儿童视力筛查仪,也是当时同安所有卫生院里唯一一台儿童视力筛查仪;2023年,新投用的后溪镇文体活动中心以明亮宽敞的场馆、细致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的广泛点赞。
这得益于厦门市“三下乡”精准对接机制,走进区、镇调研摸底需求,确定急需帮扶项目清单,科学引导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推动帮扶项目全效落实,着眼解决农民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困难事。
“全”年推进 扎实开展
每年启动仪式上,接过旗子,理论宣讲轻骑兵下乡小分队、文化服务下乡小分队、科技服务下乡小分队、医疗卫生服务下乡小分队、融媒体下乡小分队等便开启了他们的巡回服务之旅,步履不停,服务不止。
以科技服务下乡小分队为例,过去一年,这支由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老科协、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等组成的队伍,足迹遍布岛外各区。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为农作物“问诊把脉”,手把手传授心肺复苏急救要点,在各个科技相关的节日上“大做文章”……多支小分队的巡回服务全年推进、贯穿四季。
“全”媒宣传 传递能量
用短视频记录“三下乡”项目为乡村带来的变化,用文图讲述“三下乡”暖心故事,用视频、图片直播传递“三下乡”服务的生动景象。近年来,厦门市“三下乡”活动组建融媒体小分队,持续跟进报道全年“三下乡”活动情况,不断提升“三下乡”品牌的知晓率、影响力,号召企事业单位、个人参与。
在融媒体小分队的组织下,向日葵小记者走进乡村,感受村居新貌,记录见闻感受。在翔安新圩的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大人孩子在田间感受丰收喜悦;在后溪城内村,亲子家庭探寻古迹奥秘、感受闽台文化……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作为见证,将乡村之美展现在大众眼前。
全员参与全效落实全年推进 “三下乡”惠民暖心促振兴
厦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最接地气的形式把服务送到村居
 |
科技下乡,服务深入田间地头。 |
|
 |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走进多个村居献演经典剧目。 |
|
 |
精彩的乒乓球赛在后溪镇文体活动中心举行。 记者 叶嘉健 摄 本组图片为资料图 |
|
晨报记者 吴斯婷 陈佩珊 黄晶晶
惠民生、暖民心、促振兴,让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下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常下乡”中得到实惠、在“常在乡”中感受幸福。
厦门历来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厦门市委宣传部牵头精心策划组织,不断提升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参与“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探索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实效。
全员参与、全效落实、全年推进、全城覆盖、全媒推广,厦门“三下乡”活动越做越红火,喜在群众的脸上、暖到百姓的心头,持续助力厦门乡村振兴。
“全”员参与 热度高涨
近年来,“三下乡”服务活动捐赠总价值年年攀升:2021年捐赠总额超过1000万元,2022年捐赠总价值达1178.338万元,2023年捐赠总价值达1448万元。一笔笔数据背后,是全市齐头并进、不断高涨的“三下乡”服务热情。
记者注意到,近三年来,每年“三下乡”活动主联办单位达七八十家,几乎覆盖民生所有领域,常被赞为参与面最广的活动之一。各参与单位立足自身职能、优势,将最专业的服务以最接地气的形式送进千家万户。
“全”城覆盖 更惠民生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厦门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离“三下乡”有点远。事实上,从城区到乡镇、从社区到田间,在每年的市级“三下乡”服务启动仪式后,各区纷纷接过接力棒,着力推进“三下乡”服务落地落实,把暖心服务送到村居,实现了全城覆盖。
湖里的“三下乡”活动现场,多种民俗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新老厦门人乐在其中;海沧的“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中,多部门联合开展送精神文明、送医疗卫生、送法律援助、送科普文化;在翔安,有特色、高质量的文艺演出走进大嶝街道、新店街道、凤翔街道等9个镇街……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贯穿全年,越来越多居民因此获益。
“全”效落实 精准帮扶
2022年,同安五显卫生院迎来了第一台儿童视力筛查仪,也是当时同安所有卫生院里唯一一台儿童视力筛查仪;2023年,新投用的后溪镇文体活动中心以明亮宽敞的场馆、细致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的广泛点赞。
这得益于厦门市“三下乡”精准对接机制,走进区、镇调研摸底需求,确定急需帮扶项目清单,科学引导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推动帮扶项目全效落实,着眼解决农民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困难事。
“全”年推进 扎实开展
每年启动仪式上,接过旗子,理论宣讲轻骑兵下乡小分队、文化服务下乡小分队、科技服务下乡小分队、医疗卫生服务下乡小分队、融媒体下乡小分队等便开启了他们的巡回服务之旅,步履不停,服务不止。
以科技服务下乡小分队为例,过去一年,这支由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老科协、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等组成的队伍,足迹遍布岛外各区。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为农作物“问诊把脉”,手把手传授心肺复苏急救要点,在各个科技相关的节日上“大做文章”……多支小分队的巡回服务全年推进、贯穿四季。
“全”媒宣传 传递能量
用短视频记录“三下乡”项目为乡村带来的变化,用文图讲述“三下乡”暖心故事,用视频、图片直播传递“三下乡”服务的生动景象。近年来,厦门市“三下乡”活动组建融媒体小分队,持续跟进报道全年“三下乡”活动情况,不断提升“三下乡”品牌的知晓率、影响力,号召企事业单位、个人参与。
在融媒体小分队的组织下,向日葵小记者走进乡村,感受村居新貌,记录见闻感受。在翔安新圩的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大人孩子在田间感受丰收喜悦;在后溪城内村,亲子家庭探寻古迹奥秘、感受闽台文化……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作为见证,将乡村之美展现在大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