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8日·海西晨报·
第A13版
·
城市读本
晨报记者 宗琴
路灯亮了,道路宽了,杂乱无章的“天线”不见了,“家门口”的小花园成为“村中一景”……最近,集美区城中村改造不断“改出”社区新面貌,其中集美大社充分挖掘社区边角料,以“绣花功夫”开展改造提升,让边角料成为“城中景”。
清理垃圾、拆卸石头、铺设水泥……在集美大社渡南路4号,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忙碌着,再过不久,这里就将在他们的巧手下“变身”具有古早味的口袋公园。据了解,渡南路4号有460多平方米空地长期闲置,曾堆满垃圾杂物,不仅影响社区环境,也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社区根据当地房屋特色,与居民沟通协商,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将这里打造成口袋公园,为居民营造“家门口”的高品质绿色休憩空间。
在尚青路13号,20多平方米的闲置空地也被充分利用,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将其改为公共充电区,增设充电孔位10个,更加方便周边居民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充电所需。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截至2024年1月30日,集美区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完成总投资约3.95亿元,4个试点村共清理腾挪出5.30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拆违2.87万平方米,新增981个停车位和376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着力补齐城中村基础设施短板。集美区还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思路”模式,根据各镇街村项目特色,进行针对性的策划、建设、运营,促进村级集体增收。目前,集美区21个村(居)共有村集体项目18个,总投资41.25亿元,其中1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正在施工,共计完成投资39.61亿元。
除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外,如何让城中村富起来、精神文化活起来,保留原生态“烟火气”,增强居民归属感、强化居民凝聚力,也是改造工作的重点方向。集美岩内村埔中央社利用毗邻厦门北站和集美文教区的优势,抓住城中村改造契机,推进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登记在册的民宿达109家,年收入7000余万元。
在城中村改造中,文化保护、传承、发掘与活化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集美大社注重南音、芗剧等闽南曲艺和龙舟文化的传承,打造“百年学村·大社有戏”特色文化IP,并举办“文化旅游周”发展本土文化。灌口镇铁山社区尾厝社正在推进村史馆建设,为城中村留下更多乡愁记忆。
总之,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城市稳增长、扩内需和促转型的重要举措。要想实现从“城中村”到“城中景”的蝶变,在改造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多维度规划,探索适宜的改造模式,真正把城中村改造为充满魅力、活力的宜居宜业新家园。
“绣花功夫”让城中村变城中景
晨报记者 宗琴
路灯亮了,道路宽了,杂乱无章的“天线”不见了,“家门口”的小花园成为“村中一景”……最近,集美区城中村改造不断“改出”社区新面貌,其中集美大社充分挖掘社区边角料,以“绣花功夫”开展改造提升,让边角料成为“城中景”。
清理垃圾、拆卸石头、铺设水泥……在集美大社渡南路4号,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忙碌着,再过不久,这里就将在他们的巧手下“变身”具有古早味的口袋公园。据了解,渡南路4号有460多平方米空地长期闲置,曾堆满垃圾杂物,不仅影响社区环境,也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社区根据当地房屋特色,与居民沟通协商,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将这里打造成口袋公园,为居民营造“家门口”的高品质绿色休憩空间。
在尚青路13号,20多平方米的闲置空地也被充分利用,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将其改为公共充电区,增设充电孔位10个,更加方便周边居民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充电所需。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截至2024年1月30日,集美区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完成总投资约3.95亿元,4个试点村共清理腾挪出5.30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拆违2.87万平方米,新增981个停车位和376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着力补齐城中村基础设施短板。集美区还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思路”模式,根据各镇街村项目特色,进行针对性的策划、建设、运营,促进村级集体增收。目前,集美区21个村(居)共有村集体项目18个,总投资41.25亿元,其中1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正在施工,共计完成投资39.61亿元。
除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外,如何让城中村富起来、精神文化活起来,保留原生态“烟火气”,增强居民归属感、强化居民凝聚力,也是改造工作的重点方向。集美岩内村埔中央社利用毗邻厦门北站和集美文教区的优势,抓住城中村改造契机,推进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登记在册的民宿达109家,年收入7000余万元。
在城中村改造中,文化保护、传承、发掘与活化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集美大社注重南音、芗剧等闽南曲艺和龙舟文化的传承,打造“百年学村·大社有戏”特色文化IP,并举办“文化旅游周”发展本土文化。灌口镇铁山社区尾厝社正在推进村史馆建设,为城中村留下更多乡愁记忆。
总之,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城市稳增长、扩内需和促转型的重要举措。要想实现从“城中村”到“城中景”的蝶变,在改造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多维度规划,探索适宜的改造模式,真正把城中村改造为充满魅力、活力的宜居宜业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