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奖得主来厦分享“乡愁” |
刘亮程带领读者唤醒儿时记忆,守护精神家园 |
|
2024年03月11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音乐厦门
 |
【人物名片】 刘亮程 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家协会主席,自治区文联兼职副主席、著名作家。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小说《虚土》《凿空》《捎话》等。2015年6月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2023年8月11日,其作品《本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
|
晨报记者 黄晶晶
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心中乡愁的模样,你会怎么说呢?也许你并不会有特别明确的答案,那就来看看文学大家是怎么描写乡愁的,并从中获得启发吧!3月10日下午,“文学,从家乡到故乡”·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大地上的家乡》新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在鼓浪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活动现场,著名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向读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
据介绍,《大地上的家乡》是刘亮程的最新作品,也是刘亮程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已于近日正式出版。本次活动为“以故乡的名义,推介厦门”主题全民阅读活动暨“乡愁的文学追寻·从乡村到海岛”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厦门文学游访记的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厦门十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和大家一起追寻乡愁
记者了解到,刘亮程善于用文字具象地表达乡愁,并赋予其真实的美和孤单,故乡在他的笔下显得鲜活生动。他在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
2013年,刘亮程落脚于天山南麓的一个原始村庄,创建出新疆首个艺术家村落“菜籽沟”。在这里,刘亮程找回了早期写作时的状态,把生活和乡愁再次融入到文字中,写下《大地上的家乡》。这是继《一个人的村庄》后的回归之作,字里行间都是对故乡这座精神家园的守护。
活动现场,刘亮程围绕《一个人的村庄》《大地上的家乡》《本巴》等一系列作品,回忆创作初心,从文学的角度看家乡、观故乡,打开对于“家乡记忆”话题的讨论。他还与读者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和大家一起“走进儿时记忆”,追寻那份永远不会消逝的“乡愁”。读者王女士分享道:“我自己的家乡在东北,读到刘老师这些作品时,我特别能从中感受到那份乡愁。”
深入感受厦门文化
从钢琴码头到音乐学校,从林语堂旧居到中华路、二二丛,再回到菽庄花园(菽庄吟社)……3月10日至11日,“以故乡的名义·推介厦门”主题全民阅读活动持续开展,刘亮程担任“乡愁”分享嘉宾,以“故乡”的名义,通过“一次岛屿漫步、一场线下庭院书店创作分享会、一堂厦门大学纯文学课堂”,带领读者们从乡村到海岛,唤醒大家对于“故乡”的记忆,引发南北作家、名人对于“乡愁”的碰撞,希望以此打开“海上花园、乐动厦门”的不同面,助力厦门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和文化强市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接下来,刘亮程还将沿着“鲁迅文学”路线寻访厦门大学,届时将通过一堂面向全校学生的“纯文学课”,从文学角度看厦大、“访文学足迹”。
茅奖得主来厦分享“乡愁”
刘亮程带领读者唤醒儿时记忆,守护精神家园
 |
【人物名片】 刘亮程 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家协会主席,自治区文联兼职副主席、著名作家。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小说《虚土》《凿空》《捎话》等。2015年6月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2023年8月11日,其作品《本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
|
晨报记者 黄晶晶
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心中乡愁的模样,你会怎么说呢?也许你并不会有特别明确的答案,那就来看看文学大家是怎么描写乡愁的,并从中获得启发吧!3月10日下午,“文学,从家乡到故乡”·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大地上的家乡》新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在鼓浪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活动现场,著名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向读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
据介绍,《大地上的家乡》是刘亮程的最新作品,也是刘亮程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已于近日正式出版。本次活动为“以故乡的名义,推介厦门”主题全民阅读活动暨“乡愁的文学追寻·从乡村到海岛”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厦门文学游访记的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厦门十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和大家一起追寻乡愁
记者了解到,刘亮程善于用文字具象地表达乡愁,并赋予其真实的美和孤单,故乡在他的笔下显得鲜活生动。他在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
2013年,刘亮程落脚于天山南麓的一个原始村庄,创建出新疆首个艺术家村落“菜籽沟”。在这里,刘亮程找回了早期写作时的状态,把生活和乡愁再次融入到文字中,写下《大地上的家乡》。这是继《一个人的村庄》后的回归之作,字里行间都是对故乡这座精神家园的守护。
活动现场,刘亮程围绕《一个人的村庄》《大地上的家乡》《本巴》等一系列作品,回忆创作初心,从文学的角度看家乡、观故乡,打开对于“家乡记忆”话题的讨论。他还与读者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和大家一起“走进儿时记忆”,追寻那份永远不会消逝的“乡愁”。读者王女士分享道:“我自己的家乡在东北,读到刘老师这些作品时,我特别能从中感受到那份乡愁。”
深入感受厦门文化
从钢琴码头到音乐学校,从林语堂旧居到中华路、二二丛,再回到菽庄花园(菽庄吟社)……3月10日至11日,“以故乡的名义·推介厦门”主题全民阅读活动持续开展,刘亮程担任“乡愁”分享嘉宾,以“故乡”的名义,通过“一次岛屿漫步、一场线下庭院书店创作分享会、一堂厦门大学纯文学课堂”,带领读者们从乡村到海岛,唤醒大家对于“故乡”的记忆,引发南北作家、名人对于“乡愁”的碰撞,希望以此打开“海上花园、乐动厦门”的不同面,助力厦门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和文化强市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接下来,刘亮程还将沿着“鲁迅文学”路线寻访厦门大学,届时将通过一堂面向全校学生的“纯文学课”,从文学角度看厦大、“访文学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