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活动落幕 |
60名选手讲述厦门科创故事 |
|
|
2024年05月13日·海西晨报·
第A03版
·
城市读本
 |
厦门理工学院的韩思月荣获一等奖。 |
|
晨报记者 钟宝坤
通讯员 陈君玉 林梅清
福厦高铁背后的“黑科技”、病理报告背后的秘密、微塑料潜藏的危害……一场场精彩的科普讲解,展示了厦门科普人的风采。5月11日,在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活动中,来自全市多领域的60名选手同台竞技,讲述厦门科创故事。选手们将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科学话题用幽默、生动、通俗的方式讲述,呈现了一场科学普及的“饕餮盛宴”。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厦门科技交流中心有限公司承办。
“00后”“60后”同台竞技
病理报告是如何产生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什么?“昆仑号”造桥机是如何运作的?本次比赛的参赛主题包罗万象,不仅有关注自身的健康科学、贴近生活的科技应用,还有不少前沿科学知识等,涵盖了重大科技成果、医疗健康、生物、环保、气象等多个领域。
参赛选手来自社会多个领域,既有科普教育基地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还有工程师、医护人员、高校师生等。选手年龄从“00后”到“60后”不等,最小的19岁,最大的61岁。
选题更是五花八门,如北斗监测、JF22超高速风洞、微塑料、氮化镓、地表形变监测系统等。这些“高冷”的学术用语,在选手们的口中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比赛现场也变成了妙趣横生、异彩纷呈的科普课堂。
讲解方式生动多样
如何在短短4分钟内讲明深奥的科学原理,这对参赛选手们的智慧与口才提出了巨大挑战。比赛不仅比拼个人擅长的科学内容,更要求选手们能够随机应变。选手们围绕科技发展热点,配合实验、表演、动画视频和PPT等直观的形式,将前沿科技、科学原理条分缕析、讲解透彻。评委们则从讲解主题、内容陈述、语言表达、讲解形式、整体形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打分。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韩思月荣获一等奖,厦门理工学院的韩飘逸、胡婕荣获二等奖,厦门理工学院的翁静、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的孙劭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天心荣获三等奖。其中,韩思月、韩飘逸将代表厦门市参加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这是一场高水平的科普讲解展示和比拼,也是对厦门科普传播者综合素质的一次实际检验。参赛选手中既有讲解员,也有学生、医生及科技工作者等,讲解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题材广泛。”厦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比赛为厦门广大科普工作者比拼讲解技能、交流讲解技巧、展示讲解风采搭建了重要平台。
作为厦门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比赛已连续举办九届,是目前全市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的科普讲解竞赛。下一步,厦门市科技局还将继续创新科普形式、拓宽宣传维度、丰富科普内容、建强科普人才队伍,讲好厦门“科普故事”,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走入社会、惠及公众。
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活动落幕
60名选手讲述厦门科创故事
 |
厦门理工学院的韩思月荣获一等奖。 |
|
晨报记者 钟宝坤
通讯员 陈君玉 林梅清
福厦高铁背后的“黑科技”、病理报告背后的秘密、微塑料潜藏的危害……一场场精彩的科普讲解,展示了厦门科普人的风采。5月11日,在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活动中,来自全市多领域的60名选手同台竞技,讲述厦门科创故事。选手们将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科学话题用幽默、生动、通俗的方式讲述,呈现了一场科学普及的“饕餮盛宴”。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厦门科技交流中心有限公司承办。
“00后”“60后”同台竞技
病理报告是如何产生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什么?“昆仑号”造桥机是如何运作的?本次比赛的参赛主题包罗万象,不仅有关注自身的健康科学、贴近生活的科技应用,还有不少前沿科学知识等,涵盖了重大科技成果、医疗健康、生物、环保、气象等多个领域。
参赛选手来自社会多个领域,既有科普教育基地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还有工程师、医护人员、高校师生等。选手年龄从“00后”到“60后”不等,最小的19岁,最大的61岁。
选题更是五花八门,如北斗监测、JF22超高速风洞、微塑料、氮化镓、地表形变监测系统等。这些“高冷”的学术用语,在选手们的口中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比赛现场也变成了妙趣横生、异彩纷呈的科普课堂。
讲解方式生动多样
如何在短短4分钟内讲明深奥的科学原理,这对参赛选手们的智慧与口才提出了巨大挑战。比赛不仅比拼个人擅长的科学内容,更要求选手们能够随机应变。选手们围绕科技发展热点,配合实验、表演、动画视频和PPT等直观的形式,将前沿科技、科学原理条分缕析、讲解透彻。评委们则从讲解主题、内容陈述、语言表达、讲解形式、整体形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打分。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韩思月荣获一等奖,厦门理工学院的韩飘逸、胡婕荣获二等奖,厦门理工学院的翁静、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的孙劭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天心荣获三等奖。其中,韩思月、韩飘逸将代表厦门市参加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这是一场高水平的科普讲解展示和比拼,也是对厦门科普传播者综合素质的一次实际检验。参赛选手中既有讲解员,也有学生、医生及科技工作者等,讲解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题材广泛。”厦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比赛为厦门广大科普工作者比拼讲解技能、交流讲解技巧、展示讲解风采搭建了重要平台。
作为厦门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比赛已连续举办九届,是目前全市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的科普讲解竞赛。下一步,厦门市科技局还将继续创新科普形式、拓宽宣传维度、丰富科普内容、建强科普人才队伍,讲好厦门“科普故事”,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走入社会、惠及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