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赓续文脉 活化乡土文化软实力 |
李长庚文化促进会在翔安马巷揭牌,传承忠勇爱国廉洁孝悌精神品质 |
|
2024年06月03日·海西晨报·
第A07版
·
城市读本
 |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本版图片 陈理杰 摄 |
|
 |
李长庚文化促进会揭牌成立。 |
|
 |
▲首届李长庚文化促进会班子颁发任职证书仪式。 |
|
 |
▲李长庚武馆正式奠基。 |
|
晨报记者 袁晓敏 陈丽
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宏伟蓝图中,文化软实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千年古镇马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贸重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出生于现马巷街道后滨社区的清代著名将领、总统闽浙水师李长庚就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人物。
为进一步弘扬李长庚忠勇爱国、廉洁孝悌的精神品质,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台文化交流,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和凝聚力。6月1日,李长庚文化促进会成立仪式在翔安区马巷街道后滨社区李长庚故居举办。本次活动由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马巷街道党工委、马巷街道办事处主办,马巷街道后滨社区党委、后滨社区居委会协办。
揭牌
开启文化发展新篇章
现场,李长庚文化促进会举行成立仪式,并为新选举产生的首届李长庚文化促进会班子颁发任职证书,为荣誉顾问颁发聘书。“成立李长庚文化促进会的目的是深入挖掘传承李长庚的忠勇爱国、廉洁孝悌的精神。”李长庚文化促进会首届会长李建金说,李长庚文化促进会成立后,将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将李长庚故居打造成为集弘扬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为一体的教育基地新地标。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弘扬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翔安区马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旭波表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目前,马巷街道后滨社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在治理过程中,社区重视保留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村居空间,注重将城中村文化价值符号化。他说,李长庚文化促进会不仅将深入挖掘和传承李长庚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更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城中村在文化传承与现代治理上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社区及社会团体登台唱戏等方式,共同推动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共建人文马巷、共享文旅新颜。
传承
贡献乡村文旅新力量
现场,连环画《水师提督李长庚》赠书仪式同步举行。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翔安区社科联和翔安区图书馆等单位联合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整理了李长庚的历史故事,编印了连环画《水师提督李长庚》,以图文并茂、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市民推广阅读。编委会代表林淑彬表示,该册连环画讲述了李长庚辉煌的一生,深刻地诠释李长庚忠勇爱国的精神和廉洁孝悌的美德。“连环画题材广泛,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通俗易懂,希望能让居民尤其是下一代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李长庚。”林淑彬说道。
青春活力焕新篇,文化薪火代代传。活动现场,6名“小小文旅推荐官”正式上台接受聘书,传承李长庚“忠勇、爱国、廉洁、孝悌”精神。未来,这些小推荐官将承担李长庚故居和李长庚故事的宣讲工作,承担起推广李长庚文化、本地文旅资源的重任,为后滨社区的文化发展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力量。
奠基
致力打造文化新地标
李长庚是武进士出身,不仅喜欢武术的力与美,更具备了练武带来的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种尚武精神在新一代的少年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现场,翔安少年们身着传统武术服饰,展示了精湛的武术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中,李长庚武馆也正式奠基。未来这座武馆也将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成为翔安区新的文化地标。
李长庚文化促进会的成立是马巷街道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马巷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积蓄文化力量新阵地,全力实现“城中村”软硬环境“双提升”,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区和谐繁荣。
李长庚简介
李长庚(1750年-1808年),字超人,号西岩,今翔安区马巷街道后滨社区人。李长庚自幼习武,精于骑射,是清代水师著名将领、总统闽浙水师。年轻时曾经单挑擂台,一身正气开馆授徒。在任职期间,他一直致力于与沿海的海盗作战,散家财、募乡勇、造战船,努力保闽浙沿海一方平安。
李长庚自幼随祖父练习武功,力大无穷且水性极佳,这些技能为他日后成为一位出色的将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70年,他考中乾隆庚寅恩科武举人,次年又考中乾隆辛卯科武进士,授蓝翎侍卫。此后,他曾出任浙江都司、游击、参将、澎湖协副将、浙江定海镇(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总兵等职。后因剿灭海盗有功,他先后任福建水师提督、浙江提督、总统闽浙水师军务总兵官。
在军事生涯中,李长庚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他整顿麾下的水师,明确水师各部战船旗帜,并申明军令、严肃军纪,大大提高了水师战斗力。此外,他曾两次率军协助台湾守军击败叛军,多次率军击败海盗和外国侵略势力,为保卫国家海洋权益及沿海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1808年,李长庚于黑水洋追剿海贼蔡牵部时不幸中弹,之后因重伤不治在船上阵亡。李长庚英勇捐躯后,嘉庆皇帝加恩追封其为三等壮烈伯,赐谥“忠毅”,建立专祠,春秋祭祀,因此其故居被称为“伯府”。
在清朝中期,除了李长庚之外,其家族中还涌现了嗣子李廷钰以及堂侄李增阶两位提督,他们还是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名将,如今,在后滨社区,人们依然传颂着李长庚家族“一门三提督”的佳话。
赓续文脉 活化乡土文化软实力
李长庚文化促进会在翔安马巷揭牌,传承忠勇爱国廉洁孝悌精神品质
 |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本版图片 陈理杰 摄 |
|
 |
李长庚文化促进会揭牌成立。 |
|
 |
▲首届李长庚文化促进会班子颁发任职证书仪式。 |
|
 |
▲李长庚武馆正式奠基。 |
|
晨报记者 袁晓敏 陈丽
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宏伟蓝图中,文化软实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千年古镇马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贸重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出生于现马巷街道后滨社区的清代著名将领、总统闽浙水师李长庚就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人物。
为进一步弘扬李长庚忠勇爱国、廉洁孝悌的精神品质,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对台文化交流,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和凝聚力。6月1日,李长庚文化促进会成立仪式在翔安区马巷街道后滨社区李长庚故居举办。本次活动由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马巷街道党工委、马巷街道办事处主办,马巷街道后滨社区党委、后滨社区居委会协办。
揭牌
开启文化发展新篇章
现场,李长庚文化促进会举行成立仪式,并为新选举产生的首届李长庚文化促进会班子颁发任职证书,为荣誉顾问颁发聘书。“成立李长庚文化促进会的目的是深入挖掘传承李长庚的忠勇爱国、廉洁孝悌的精神。”李长庚文化促进会首届会长李建金说,李长庚文化促进会成立后,将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将李长庚故居打造成为集弘扬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为一体的教育基地新地标。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弘扬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翔安区马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旭波表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目前,马巷街道后滨社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在治理过程中,社区重视保留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村居空间,注重将城中村文化价值符号化。他说,李长庚文化促进会不仅将深入挖掘和传承李长庚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更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城中村在文化传承与现代治理上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社区及社会团体登台唱戏等方式,共同推动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共建人文马巷、共享文旅新颜。
传承
贡献乡村文旅新力量
现场,连环画《水师提督李长庚》赠书仪式同步举行。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翔安区社科联和翔安区图书馆等单位联合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整理了李长庚的历史故事,编印了连环画《水师提督李长庚》,以图文并茂、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市民推广阅读。编委会代表林淑彬表示,该册连环画讲述了李长庚辉煌的一生,深刻地诠释李长庚忠勇爱国的精神和廉洁孝悌的美德。“连环画题材广泛,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通俗易懂,希望能让居民尤其是下一代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李长庚。”林淑彬说道。
青春活力焕新篇,文化薪火代代传。活动现场,6名“小小文旅推荐官”正式上台接受聘书,传承李长庚“忠勇、爱国、廉洁、孝悌”精神。未来,这些小推荐官将承担李长庚故居和李长庚故事的宣讲工作,承担起推广李长庚文化、本地文旅资源的重任,为后滨社区的文化发展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力量。
奠基
致力打造文化新地标
李长庚是武进士出身,不仅喜欢武术的力与美,更具备了练武带来的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种尚武精神在新一代的少年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现场,翔安少年们身着传统武术服饰,展示了精湛的武术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中,李长庚武馆也正式奠基。未来这座武馆也将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成为翔安区新的文化地标。
李长庚文化促进会的成立是马巷街道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马巷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积蓄文化力量新阵地,全力实现“城中村”软硬环境“双提升”,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区和谐繁荣。
李长庚简介
李长庚(1750年-1808年),字超人,号西岩,今翔安区马巷街道后滨社区人。李长庚自幼习武,精于骑射,是清代水师著名将领、总统闽浙水师。年轻时曾经单挑擂台,一身正气开馆授徒。在任职期间,他一直致力于与沿海的海盗作战,散家财、募乡勇、造战船,努力保闽浙沿海一方平安。
李长庚自幼随祖父练习武功,力大无穷且水性极佳,这些技能为他日后成为一位出色的将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70年,他考中乾隆庚寅恩科武举人,次年又考中乾隆辛卯科武进士,授蓝翎侍卫。此后,他曾出任浙江都司、游击、参将、澎湖协副将、浙江定海镇(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总兵等职。后因剿灭海盗有功,他先后任福建水师提督、浙江提督、总统闽浙水师军务总兵官。
在军事生涯中,李长庚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他整顿麾下的水师,明确水师各部战船旗帜,并申明军令、严肃军纪,大大提高了水师战斗力。此外,他曾两次率军协助台湾守军击败叛军,多次率军击败海盗和外国侵略势力,为保卫国家海洋权益及沿海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1808年,李长庚于黑水洋追剿海贼蔡牵部时不幸中弹,之后因重伤不治在船上阵亡。李长庚英勇捐躯后,嘉庆皇帝加恩追封其为三等壮烈伯,赐谥“忠毅”,建立专祠,春秋祭祀,因此其故居被称为“伯府”。
在清朝中期,除了李长庚之外,其家族中还涌现了嗣子李廷钰以及堂侄李增阶两位提督,他们还是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名将,如今,在后滨社区,人们依然传颂着李长庚家族“一门三提督”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