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声音让更多人了解“厦门实践” |
2024 年“晨念厦门”大型公益诵读活动吸引各界人士参与 |
|
2024年06月05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晨报记者 叶子申
聚焦“厦门实践”,用声音讲述“鹭岛蝶变”的故事。2024年“晨念厦门”大型公益诵读活动启动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吸引了不少诵读爱好者报名和咨询。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日报社、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海西晨报社、外图厦门书城主办,将组织诵读爱好者走进筼筜湖区域、鼓浪屿等重要地标,用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倾情诵读鹭岛市民牢记嘱托、协力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的感人故事。
卢霁昂是厦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是厦门市知音艺术团团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有着一颗“文艺心”,经常会利用空闲时间登台演出,也曾多次带领知音艺术团在合唱、朗诵等专业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此次参与“晨念厦门”活动,卢霁昂投来了诵读音频作品《擘画鹭岛新画卷》。她说,“厦门实践”让厦门这座城市完成高颜值蝶变,这样珍贵的经验可以传递给更多人。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用声音让更多人了解“厦门实践”背后的故事。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娟,除了参与本次活动的启动视频录制外,目前还在撰写文稿,准备带领学校的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希望通过朗诵,讲述学校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方面的举措。”
除了成人,不少青少年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悠悠鹭鸣朗诵团的成员陈婧雯,去年曾获得“晨念厦门”诵读活动的优秀奖,今年她发来了音频作品《鹭岛的绿色守护者》,讲述的是厦门守护红树林的故事。“我平时喜欢朗诵和主持,希望通过参加今年的活动,讲述‘鹭岛蝶变’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厦门助力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陈婧雯说。
相关新闻
作家投稿描绘军营村的“生态蝶变”
“你可以在高山看日出日落、观夜空星月、赏云蒸霞蔚、听山语鸟鸣……”近日,知名作家、厦门市作协副主席徐小泓,参与了“厦门实践”文本征集活动,投稿作品是《高山“一抹红” 见证“生态绿”》。这篇文章描绘了厦门军营村“旧貌换新颜”的生态建设之路,遣词造句讲究,行文十分优美。
徐小泓告诉记者,今年晨报主办的“晨念厦门”活动很有意义,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向更多人展现厦门的“生态之美”。徐小泓说,为了写这篇文章,她专门到军营村采风创作,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用文字讲述这座小山村完成生态蝶变的路径。
市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叶蓁也参与了“厦门实践”文本征集活动,其投稿作品是《红树林,我心中的“厦门实践”》。叶蓁来自北方,目前住在翔安区,之前对红树林的认知一直是新鲜又陌生。“后来,翔安有了红树林湿地公园,我们兴冲冲带着孩子们去观赏、去野餐,对红树林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叶蓁说,从红树林的种植和保护故事,可以反映出厦门人早已将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这便是“厦门实践”的良好体现。叶蓁还说,期待孩子们通过了解、学习红树林的故事,在若干年后能成为“海洋卫士”,用一生去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
征集令
征集令
“厦门实践” 文本征集
活动要求作者围绕“厦门实践”相关主题,通过自己的观察,从小切口着手,生动讲述厦门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故事和心得体会。体裁为散文,字数在800字以内。
诵读爱好者征集
市民朋友可围绕“厦门实践”相关主题,录制不超过3分钟的音频。通过活动报名邮箱上传相关材料。主办方将组织资深评审匿名打分,择优录取优秀者参与诵读活动。
投稿渠道:市民可将姓名、单位职务、朗读文本、联系电话等,附件上传录制的音频,发送至组委会邮箱hxcbldzg@163.com。
用声音让更多人了解“厦门实践”
2024 年“晨念厦门”大型公益诵读活动吸引各界人士参与
晨报记者 叶子申
聚焦“厦门实践”,用声音讲述“鹭岛蝶变”的故事。2024年“晨念厦门”大型公益诵读活动启动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吸引了不少诵读爱好者报名和咨询。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日报社、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海西晨报社、外图厦门书城主办,将组织诵读爱好者走进筼筜湖区域、鼓浪屿等重要地标,用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倾情诵读鹭岛市民牢记嘱托、协力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的感人故事。
卢霁昂是厦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是厦门市知音艺术团团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有着一颗“文艺心”,经常会利用空闲时间登台演出,也曾多次带领知音艺术团在合唱、朗诵等专业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此次参与“晨念厦门”活动,卢霁昂投来了诵读音频作品《擘画鹭岛新画卷》。她说,“厦门实践”让厦门这座城市完成高颜值蝶变,这样珍贵的经验可以传递给更多人。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用声音让更多人了解“厦门实践”背后的故事。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娟,除了参与本次活动的启动视频录制外,目前还在撰写文稿,准备带领学校的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希望通过朗诵,讲述学校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方面的举措。”
除了成人,不少青少年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悠悠鹭鸣朗诵团的成员陈婧雯,去年曾获得“晨念厦门”诵读活动的优秀奖,今年她发来了音频作品《鹭岛的绿色守护者》,讲述的是厦门守护红树林的故事。“我平时喜欢朗诵和主持,希望通过参加今年的活动,讲述‘鹭岛蝶变’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厦门助力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陈婧雯说。
相关新闻
作家投稿描绘军营村的“生态蝶变”
“你可以在高山看日出日落、观夜空星月、赏云蒸霞蔚、听山语鸟鸣……”近日,知名作家、厦门市作协副主席徐小泓,参与了“厦门实践”文本征集活动,投稿作品是《高山“一抹红” 见证“生态绿”》。这篇文章描绘了厦门军营村“旧貌换新颜”的生态建设之路,遣词造句讲究,行文十分优美。
徐小泓告诉记者,今年晨报主办的“晨念厦门”活动很有意义,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向更多人展现厦门的“生态之美”。徐小泓说,为了写这篇文章,她专门到军营村采风创作,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用文字讲述这座小山村完成生态蝶变的路径。
市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叶蓁也参与了“厦门实践”文本征集活动,其投稿作品是《红树林,我心中的“厦门实践”》。叶蓁来自北方,目前住在翔安区,之前对红树林的认知一直是新鲜又陌生。“后来,翔安有了红树林湿地公园,我们兴冲冲带着孩子们去观赏、去野餐,对红树林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叶蓁说,从红树林的种植和保护故事,可以反映出厦门人早已将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这便是“厦门实践”的良好体现。叶蓁还说,期待孩子们通过了解、学习红树林的故事,在若干年后能成为“海洋卫士”,用一生去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
征集令
征集令
“厦门实践” 文本征集
活动要求作者围绕“厦门实践”相关主题,通过自己的观察,从小切口着手,生动讲述厦门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故事和心得体会。体裁为散文,字数在800字以内。
诵读爱好者征集
市民朋友可围绕“厦门实践”相关主题,录制不超过3分钟的音频。通过活动报名邮箱上传相关材料。主办方将组织资深评审匿名打分,择优录取优秀者参与诵读活动。
投稿渠道:市民可将姓名、单位职务、朗读文本、联系电话等,附件上传录制的音频,发送至组委会邮箱hxcbldz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