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厦门 从“新”出发 |
厦门市举行庆祝第39个“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 |
|
2024年12月05日·海西晨报·
第A01版
·
封面
 |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代表欢聚现场,共同庆祝他们专属的节日。记者 唐光峰 摄 |
|
·A2-A3·
晨报记者 雷妤
“我是志愿者,我骄傲!”舞台上,志愿者动情讲述志愿故事;舞台下,观众热情鼓掌,为他们骄傲。
今天是12月5日,志愿者的节日。昨日上午,“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厦门市庆祝第39个“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湖里区举办。全市志愿者代表齐聚湖里万达广场,共同过节。市委副书记李辉跃出席活动并为新鹭志愿服务联盟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代表授旗。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展现我市志愿服务向上、向新的风采。
活动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指导,中共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厦门市志愿者联合会主办,中共湖里区委社会工作部、湖里区志愿者联合会承办,金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海西晨报社协办。
新面貌
部门改变责任不变
满城志愿红是厦门一张最靓丽、最温馨的城市名片。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厦门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已成为市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全市110万名注册志愿者、7000多个志愿者服务团队,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爱的力量。
今年,因机构改革,全市志愿服务统筹指导工作划转到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
“变的是部门,不变的是责任,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做好城市志愿服务的保障工作。”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赖祖辉在致辞时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共同打造“爱心厦门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品牌。
“新”项目
25个志愿服务项目发布
厦门志愿服务,不断推陈出新。
今年,由中央社会工作部专项支持,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厦门市“一老一小一新”城市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启动征集,共有98个项目报名参与,专家评审出25个入围项目。
活动现场,25个“一老一小一新”城市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发布。其中“一老”包含5个“夕阳红”志愿服务计划;“一少”包含5个“蒲公英”志愿服务计划;“一新”包含15个暖“新”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这些项目中有不少把服务的焦点锁定在新就业群体上,滨中社区负责人介绍,在“滨中友邻”新邻驿站里,矿泉水、医药箱、充电器、微波炉、舒适座椅、应急雨伞等便民物品和设施一应俱全。在厦门,通过此类贴心服务,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为了保障这些项目持续常态化开展,除了中央社会工作部给予专项支持,爱心厦门基金、关爱青少年基金、厦门市安溪商会志愿服务爱心专项资金等一批爱心公益基金也为项目注入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新”队伍
7支新就业志愿服务队受旗
从社区服务、应急救援到投洽会、金鸡百花电影节、马拉松等重大保障,都有志愿者默默助力的身影……榜样示范引领让一支支品牌队伍脱颖而出,让一个个惠民、便民品牌项目茁壮成长,并带动一批批志愿者迎“新”而上。
如今,厦门的新就业群体已经超过32万人。城市给予温暖,让新就业群体有了“家”的归属感,他们主动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爱心“添砖加瓦”,成为厦门志愿服务的“新”力量。
活动现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新媒体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组成7支不同行业的新就业志愿服务队伍。
肖梅滨是一名快递员,也是新成立的“鼓浪屿好小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偶有闲暇,他就帮岛上的老人理发、浇花、买菜、送餐。“团队里都是鼓浪屿上的快递员,平常,我们走街串巷,为居民送去小幸福;下了班,我们聚在一起,贡献爱心,也能焕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7支新就业志愿服务队伍“以一支队伍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一群人”的形式组建新鹭志愿服务联盟,将在新就业群体中争先锋、做表率。
此外活动设置便民服务市集、志愿装备展、厦门城市声音故事展、孤独症儿童画展、六区志愿服务风采展、最美志愿瞬间图片展,吸引居民广泛参与。
志愿厦门 从“新”出发
厦门市举行庆祝第39个“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
 |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代表欢聚现场,共同庆祝他们专属的节日。记者 唐光峰 摄 |
|
·A2-A3·
晨报记者 雷妤
“我是志愿者,我骄傲!”舞台上,志愿者动情讲述志愿故事;舞台下,观众热情鼓掌,为他们骄傲。
今天是12月5日,志愿者的节日。昨日上午,“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厦门市庆祝第39个“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湖里区举办。全市志愿者代表齐聚湖里万达广场,共同过节。市委副书记李辉跃出席活动并为新鹭志愿服务联盟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代表授旗。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展现我市志愿服务向上、向新的风采。
活动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指导,中共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厦门市志愿者联合会主办,中共湖里区委社会工作部、湖里区志愿者联合会承办,金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海西晨报社协办。
新面貌
部门改变责任不变
满城志愿红是厦门一张最靓丽、最温馨的城市名片。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厦门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已成为市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全市110万名注册志愿者、7000多个志愿者服务团队,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爱的力量。
今年,因机构改革,全市志愿服务统筹指导工作划转到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
“变的是部门,不变的是责任,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做好城市志愿服务的保障工作。”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赖祖辉在致辞时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共同打造“爱心厦门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品牌。
“新”项目
25个志愿服务项目发布
厦门志愿服务,不断推陈出新。
今年,由中央社会工作部专项支持,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厦门市“一老一小一新”城市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启动征集,共有98个项目报名参与,专家评审出25个入围项目。
活动现场,25个“一老一小一新”城市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发布。其中“一老”包含5个“夕阳红”志愿服务计划;“一少”包含5个“蒲公英”志愿服务计划;“一新”包含15个暖“新”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这些项目中有不少把服务的焦点锁定在新就业群体上,滨中社区负责人介绍,在“滨中友邻”新邻驿站里,矿泉水、医药箱、充电器、微波炉、舒适座椅、应急雨伞等便民物品和设施一应俱全。在厦门,通过此类贴心服务,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为了保障这些项目持续常态化开展,除了中央社会工作部给予专项支持,爱心厦门基金、关爱青少年基金、厦门市安溪商会志愿服务爱心专项资金等一批爱心公益基金也为项目注入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新”队伍
7支新就业志愿服务队受旗
从社区服务、应急救援到投洽会、金鸡百花电影节、马拉松等重大保障,都有志愿者默默助力的身影……榜样示范引领让一支支品牌队伍脱颖而出,让一个个惠民、便民品牌项目茁壮成长,并带动一批批志愿者迎“新”而上。
如今,厦门的新就业群体已经超过32万人。城市给予温暖,让新就业群体有了“家”的归属感,他们主动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爱心“添砖加瓦”,成为厦门志愿服务的“新”力量。
活动现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新媒体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组成7支不同行业的新就业志愿服务队伍。
肖梅滨是一名快递员,也是新成立的“鼓浪屿好小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偶有闲暇,他就帮岛上的老人理发、浇花、买菜、送餐。“团队里都是鼓浪屿上的快递员,平常,我们走街串巷,为居民送去小幸福;下了班,我们聚在一起,贡献爱心,也能焕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7支新就业志愿服务队伍“以一支队伍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一群人”的形式组建新鹭志愿服务联盟,将在新就业群体中争先锋、做表率。
此外活动设置便民服务市集、志愿装备展、厦门城市声音故事展、孤独症儿童画展、六区志愿服务风采展、最美志愿瞬间图片展,吸引居民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