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志愿厦门从“新”出发 |
厦门市庆祝第39个“12·5” 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举行 |
| ||
| ||
| ||
|
晨报记者 雷妤
“我是志愿者,我骄傲!”舞台上,志愿者动情讲述志愿故事;舞台下,观众热情鼓掌,为他们骄傲。
今天是12月5日,志愿者的节日。昨日上午,“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厦门市庆祝第39个“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湖里区举办。全市志愿者代表齐聚湖里万达广场,共同过节。市委副书记李辉跃出席活动并为新鹭志愿服务联盟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代表授旗。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展现我市志愿服务向上、向新的风采。
活动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指导,中共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厦门市志愿者联合会主办,中共湖里区委社会工作部、湖里区志愿者联合会承办,金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海西晨报社协办。
新面貌
部门改变责任不变
满城志愿红是厦门一张最靓丽、最温馨的城市名片。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厦门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已成为市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全市110万名注册志愿者、7000多个志愿者服务团队,用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爱的力量。
今年,因机构改革,全市志愿服务统筹指导工作划转到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
“变的是部门,不变的是责任,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做好城市志愿服务的保障工作。”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赖祖辉在致辞时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共同打造“爱心厦门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品牌。
新项目
25个志愿服务项目发布
厦门志愿服务,不断推陈出新。
今年,由中央社会工作部专项支持,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厦门市“一老一小一新”城市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启动征集,共有98个项目报名参与,专家评审出25个入围项目。
活动现场,25个“一老一小一新”城市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发布。其中“一老”包含5个“夕阳红”志愿服务计划;“一小”包含5个“蒲公英”志愿服务计划;“一新”包含15个暖“新”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这些项目中有不少把服务的焦点锁定在新就业群体上,滨中社区负责人介绍,在“滨中友邻”新邻驿站里,矿泉水、医药箱、充电器、微波炉、舒适座椅、应急雨伞等便民物品和设施一应俱全。在厦门,通过此类贴心服务,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为了保障这些项目持续常态化开展,除了中央社会工作部给予专项支持,爱心厦门基金、关爱青少年基金、厦门市安溪商会志愿服务爱心专项资金等一批爱心公益基金也为项目注入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新队伍
7支新就业志愿服务队受旗
从社区服务、应急救援到投洽会、金鸡百花电影节、马拉松等重大保障,都有志愿者默默助力的身影……榜样示范引领让一支支品牌队伍脱颖而出,让一个个惠民、便民品牌项目茁壮成长,并带动一批批志愿者迎“新”而上。
如今,厦门的新就业群体已经超过32万人。城市给予温暖,让新就业群体有了“家”的归属感,他们主动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爱心“添砖加瓦”,成为厦门志愿服务的“新”力量。
活动现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新媒体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组成7支不同行业的新就业志愿服务队伍。
肖梅滨是一名快递员,也是新成立的“鼓浪屿好小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偶有闲暇,他就帮岛上的老人理发、浇花、买菜、送餐。“团队里都是鼓浪屿上的快递员,平常,我们走街串巷,为居民送去小幸福;下了班,我们聚在一起,贡献爱心,也能焕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7支新就业志愿服务队伍以“一支队伍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一群人”的形式组建新鹭志愿服务联盟,将在新就业群体中争先锋、做表率。
此外活动设置便民服务市集、志愿装备展、厦门城市声音故事展、孤独症儿童画展、六区志愿服务风采展、最美志愿瞬间图片展,吸引居民广泛参与。
声音
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赖祖辉:
让志愿服务成为
生活方式、社会风尚
满城志愿红是厦门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厦门成为共识,志愿服务已成为厦门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在志愿者的节日,共同展望志愿服务的明天,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继续秉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中,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风尚,共同打造“爱心厦门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品牌。
平凡亦不凡,无名亦英雄。每位志愿者都了不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奋勇争先,不断推进厦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志愿服务力量。(晨报记者 陈佩珊)
现场
诗朗诵引发大家情感共鸣
“追逐光、散发光、成为光,我们是志愿者,奉献付出我骄傲……”昨日,原创诗朗诵《我是志愿者 我骄傲》在活动现场首演,9位志愿者朴实的讲述、真挚的情感赢得阵阵掌声。这9位志愿者来自厦门各行各业,谈起志愿服务中的危急时刻,他们眉头紧蹙,仿佛置身救援现场;回忆感人瞬间,他们眼含热泪,动情地讲述自己的志愿故事。
从河南特大洪灾、土耳其地震的紧急出征,到日常水域救援、深山寻人的日夜坚守,都能看见蓝天救援队员陈浩坚毅的背影;家住漳州港,每周三四次往返厦门宣讲,66岁退休民警8年来参与了798场志愿活动;穿上制服是飞行员,脱下制服是志愿者,厦航飞行员宫鸣阳的日常“变身”令人钦佩……舞台下,观众们或坐或立,仔细倾听,大家都被台上志愿者饱含情感、抑扬顿挫的朗诵牵引,心绪起伏跌宕。
在该节目几次排练时,几位志愿者回首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不禁潸然泪下。“如果你问我这样做值得吗?我只想说,每当街坊邻居喊‘秀丹阿姨’,我就觉得特别值!”金安社区志愿者吴秀丹的一句“特别值”引发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
(晨报记者 陈嘉汶 陈佩珊)
装备展吸引市民围观体验
在昨日的活动现场,一批救援队代表展示了部分装备,讲述了参与救援背后的故事。曙光救援队带来了以无人机为主的诸多装备,志愿者廖文庆介绍,在现代应急救援中,无人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大疆经纬M350RTK续航时间最长55分钟、飞行高度最高7000米,能在多种复杂环境和气象条件下快速到达事故现场”。蓝天救援队展示了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呐、地震破拆套装、绳索装备等救援装备。土耳其地震救援过程中,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利用地震破拆套装搜寻出30余名遇难者遗体。志愿者陈浩向记者介绍,在一次高空救援中,他曾与队友通过绳索装备绳降到轻生者身边,与楼里的队员默契配合,伺机行动,成功将轻生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本次除了展示应急救援装备外,还有一些市民熟悉的志愿服务设备。如“救心圈”带来的AED设备,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义务消防队开来的庞巴迪六轮消防车,海沧区吉红海上救援队、翔安区冬泳协会海上救援志愿服务队带来的救生艇、桨板,思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展示的AI体测仪器等。琳琅满目的志愿服务装备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围观、体验,与志愿者交流,一位市民不禁感慨:“装备厉害,志愿者们更了不起!”
(晨报记者 陈佩珊)
便民服务花样繁多聚人气
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市30支志愿服务队在现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00余名志愿者与市民一起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庆祝自己的节日。
活动现场,各支队伍花样频出,提供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湖里区金安社区邹奶奶环保志愿队、绿海鸥厦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聚焦垃圾分类,开展趣味游戏和知识问答等,市民可通过垃圾分类游戏闯关、有奖问答的方式参与活动,答对者可获得小礼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美丽心灵志愿服务队、厦门市义务交警队等开展心理沙盘、文明行为倡导、交通安全教育等互动游戏。
贴心的便民服务吸引了众多市民。厦门市安溪商会志愿服务队、厦门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海沧区红裙子志愿服务队提供义剪服务,许多市民前来理发;厦门市人社局技师学院志愿服务队的学生志愿者现场维修家电,让一些市民家中的老旧家电得到“新生”;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凤凰花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为市民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
“今天的活动太棒了!志愿服务内容丰富,让我们看到厦门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市民陈先生为本次活动点赞。
志愿者庄碧凤则说:“用服务来庆祝我们的节日,与全市志愿者一起交流,这个节日过得特别有意义!”
(晨报记者 林妙红)
红毯鲜花掌声礼遇志愿者
走红毯入场礼遇志愿者、鲜艳的花朵献给志愿者……在昨日的活动中,主办方用各种方式礼遇志愿者,全场观众为志愿者鼓掌,为他们的无私奉献点赞。
在活动现场,六个区的志愿者方阵、新鹭志愿服务联盟方阵、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和厦门市思明区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以走红毯的独特方式步入会场,接受大家的致敬与祝福。尽管他们只是厦门众多志愿者中的一部分,但他们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线之一。
伴随着《一鹭生花》的嘹亮歌声,文艺志愿者们手持鲜花登台,声情并茂地演绎,为大家献上一场视听盛宴。当音乐渐入高潮,歌手们缓缓步入观众席,将手中的鲜花赠予志愿者们。手捧鲜花的志愿者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轻声哼唱,挥舞着手中的鲜花,汇成一片壮观的“志愿花海”。
活动中,“送你一朵小红花”的互动环节尤为引人注目。当清脆的铃铛声响起,幕后便有红花应声而出,映衬着志愿者们明媚的笑容,定格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瞬间。这一创意设计让大家惊喜连连,也让志愿者们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晨报记者 许蔚菡 陈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