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产量“巴掌田”变成“丰收田” |
2020年以来,同安建成高标准农田1.886万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
|
2024年12月11日·海西晨报·
第A05版
·
城市读本
|
水稻收割机穿梭稻田采收晚稻。 记者 林燕萍 摄 |
|
晨报记者 林燕萍 通讯员 余雪燕
同安区是厦门市“三农”工作主战场。近年来,同安区全面推进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及耕作条件,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打好基础,让昔日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巴掌田”变成了成方连片、效益增加的“丰收田”,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解决村民难题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果园里,果农忙着给葡萄柚施有机肥;田地里,阿姨们弯着腰播种生菜;稻田里,水稻收割机来回运作采收晚稻……走进汀溪镇褒美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褒美村位于同安区西北部,拥有耕地面积2000多亩,土地较分散,且高低不平整。“2022年10月,褒美村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2202.56多亩,于2023年10月全面建设完成。”褒美村村委会副主任叶雄伟介绍,项目共建设了排洪沟、机耕路、6个蓄水池、4公里多引水管及5000多米小水沟等。
叶雄伟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农田旱涝保收能力明显增强。过去,下大雨后农田常出现排洪不畅的问题,导致大量农作物损坏。如今有了排洪沟,排洪更加通畅,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不仅如此,4公里多引水管的建设更是缓解了不少农户“灌溉难”问题。通过引水管,将距离村部3公里远的红旗水库山泉水引到村内沟渠,便于村民灌溉农田,峋内、大埔内及中甲等6个自然村共800多亩农田受益。“原本受灌溉条件制约无法增产的农田,如今产量大幅提升。今年全村早、晚稻种植面积达1400亩,比往年增加了近300亩,年产量达140多万斤。”叶雄伟说。
改善耕种条件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在褒美村,放眼望去,连片平整的土地向着远处层层延伸,宽敞便利的机耕道蜿蜒其中,一块块标准化农田呈现出优美纹路,现代化农业发展前景已然在望。
在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菜农们抢抓农时播种蔬菜苗,大型水稻收割机穿梭在稻田间收割晚稻,路边村民忙着将成袋的稻谷称重、装车。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叶先生表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效改善合作社200余亩农田的交通运输和排灌能力,农机直接开到地里,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让种粮收粮变得简单且高效。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命脉,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变化成效显著。”叶雄伟告诉记者,村内1800多亩高标准农田已初步规划建设完成,下一步他们还将对这些农田进行再提升,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褒美村只是同安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后农业效益凸显的其中一个缩影。同安区是厦门市的农业大区,农业资源丰富,全区耕地面积为9.59万亩。自2020年以来,同安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耕地、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绘制”高标准农田发展新图景。截至目前,同安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8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69万亩,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低产量“巴掌田”变成“丰收田”
2020年以来,同安建成高标准农田1.886万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
水稻收割机穿梭稻田采收晚稻。 记者 林燕萍 摄 |
|
晨报记者 林燕萍 通讯员 余雪燕
同安区是厦门市“三农”工作主战场。近年来,同安区全面推进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及耕作条件,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打好基础,让昔日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巴掌田”变成了成方连片、效益增加的“丰收田”,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解决村民难题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果园里,果农忙着给葡萄柚施有机肥;田地里,阿姨们弯着腰播种生菜;稻田里,水稻收割机来回运作采收晚稻……走进汀溪镇褒美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褒美村位于同安区西北部,拥有耕地面积2000多亩,土地较分散,且高低不平整。“2022年10月,褒美村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2202.56多亩,于2023年10月全面建设完成。”褒美村村委会副主任叶雄伟介绍,项目共建设了排洪沟、机耕路、6个蓄水池、4公里多引水管及5000多米小水沟等。
叶雄伟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农田旱涝保收能力明显增强。过去,下大雨后农田常出现排洪不畅的问题,导致大量农作物损坏。如今有了排洪沟,排洪更加通畅,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不仅如此,4公里多引水管的建设更是缓解了不少农户“灌溉难”问题。通过引水管,将距离村部3公里远的红旗水库山泉水引到村内沟渠,便于村民灌溉农田,峋内、大埔内及中甲等6个自然村共800多亩农田受益。“原本受灌溉条件制约无法增产的农田,如今产量大幅提升。今年全村早、晚稻种植面积达1400亩,比往年增加了近300亩,年产量达140多万斤。”叶雄伟说。
改善耕种条件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在褒美村,放眼望去,连片平整的土地向着远处层层延伸,宽敞便利的机耕道蜿蜒其中,一块块标准化农田呈现出优美纹路,现代化农业发展前景已然在望。
在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菜农们抢抓农时播种蔬菜苗,大型水稻收割机穿梭在稻田间收割晚稻,路边村民忙着将成袋的稻谷称重、装车。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叶先生表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效改善合作社200余亩农田的交通运输和排灌能力,农机直接开到地里,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让种粮收粮变得简单且高效。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命脉,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变化成效显著。”叶雄伟告诉记者,村内1800多亩高标准农田已初步规划建设完成,下一步他们还将对这些农田进行再提升,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褒美村只是同安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后农业效益凸显的其中一个缩影。同安区是厦门市的农业大区,农业资源丰富,全区耕地面积为9.59万亩。自2020年以来,同安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耕地、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绘制”高标准农田发展新图景。截至目前,同安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8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69万亩,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