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喉针尾雨燕、淡眉柳莺来了 |
为新发现的野生鸟类,厦门鸟种记录已达456种 |
|
2025年05月08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城市读本
 |
灰喉针尾雨燕。 “创造之美”摄 |
|
 |
淡眉柳莺。 陈肇洧 摄 |
|
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灰喉针尾雨燕姿态优美而矫健,淡眉柳莺拥有两道独特翼斑……近日,厦门市观鸟协会发布消息,确定协会成员“创造之美”和陈肇洧拍摄到的灰喉针尾雨燕、淡眉柳莺,为厦门市新发现的野生鸟类。至此,厦门市鸟种记录达456种。
灰喉针尾雨燕“快闪”
灰喉针尾雨燕的观测记录者是厦门市观鸟协会成员“创造之美”。3月20日下午2点多,“创造之美”在东坪山观测鸟类时,发现天空飞过七只左右的燕子。“一开始,我以为是小白腰雨燕,赶忙拿出相机拍摄。查看照片时发现,这种燕子在厦门极为罕见。”“创造之美”本想再拍几张照片,但燕子仅是“快闪”,早已没了踪影。后经鸟类专家鉴定,它们就是灰喉针尾雨燕,此番来厦或为过境。“第二天,我想着再去东坪山拍照碰碰运气,可惜没有成功。”“创造之美”说。
据了解,厦门常见的燕及雨燕有10种,岛内比较常见的是小白腰雨燕、家燕,岛外常见的是金腰燕。灰喉针尾雨燕是雨燕目雨燕科针尾雨燕属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18厘米~19厘米,体重约95克,约等于两个鸡蛋的重量,身形较为小巧轻盈。灰喉针尾雨燕的飞行能力堪称一绝,它们的飞行速度极快,最高时速可达352.5千米,是天空中速度的佼佼者。在捕食过程中,其飞行速度和敏捷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淡眉柳莺很给“面子”
4月10日,厦门市观鸟协会成员陈肇洧在海沧区蔡尖尾山观测到了淡眉柳莺。陈肇洧表示,他观测鸟类已久,对厦门鸟类的鸣叫声格外熟悉。当天,他听到了两声尖锐的飞鸣,声音较为罕见,于是赶忙进行抓拍。淡眉柳莺也很给“面子”,停留在附近的芒果树上觅食,直到陈肇洧录下其鸣叫声、拍下满意的照片。“后来经福州的老师查证,这可能是福建省第一笔证据确凿的淡眉柳莺记录。淡眉柳莺的迁徙路线通常不经过华东华南地区,它或许是一只偏离迁徙路线的迷鸟。”陈肇洧说。
据了解,淡眉柳莺体长仅10厘米左右,身体呈橄榄灰色,拥有两道独特的翼斑。浅色的长眉纹和暗灰色的贯眼纹更是其独特标志。淡眉柳莺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3500米的山地环境中,如针叶林、亚高山松林、桦矮曲林和高山灌丛草地。
灰喉针尾雨燕、淡眉柳莺来了
为新发现的野生鸟类,厦门鸟种记录已达456种
 |
灰喉针尾雨燕。 “创造之美”摄 |
|
 |
淡眉柳莺。 陈肇洧 摄 |
|
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灰喉针尾雨燕姿态优美而矫健,淡眉柳莺拥有两道独特翼斑……近日,厦门市观鸟协会发布消息,确定协会成员“创造之美”和陈肇洧拍摄到的灰喉针尾雨燕、淡眉柳莺,为厦门市新发现的野生鸟类。至此,厦门市鸟种记录达456种。
灰喉针尾雨燕“快闪”
灰喉针尾雨燕的观测记录者是厦门市观鸟协会成员“创造之美”。3月20日下午2点多,“创造之美”在东坪山观测鸟类时,发现天空飞过七只左右的燕子。“一开始,我以为是小白腰雨燕,赶忙拿出相机拍摄。查看照片时发现,这种燕子在厦门极为罕见。”“创造之美”本想再拍几张照片,但燕子仅是“快闪”,早已没了踪影。后经鸟类专家鉴定,它们就是灰喉针尾雨燕,此番来厦或为过境。“第二天,我想着再去东坪山拍照碰碰运气,可惜没有成功。”“创造之美”说。
据了解,厦门常见的燕及雨燕有10种,岛内比较常见的是小白腰雨燕、家燕,岛外常见的是金腰燕。灰喉针尾雨燕是雨燕目雨燕科针尾雨燕属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18厘米~19厘米,体重约95克,约等于两个鸡蛋的重量,身形较为小巧轻盈。灰喉针尾雨燕的飞行能力堪称一绝,它们的飞行速度极快,最高时速可达352.5千米,是天空中速度的佼佼者。在捕食过程中,其飞行速度和敏捷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淡眉柳莺很给“面子”
4月10日,厦门市观鸟协会成员陈肇洧在海沧区蔡尖尾山观测到了淡眉柳莺。陈肇洧表示,他观测鸟类已久,对厦门鸟类的鸣叫声格外熟悉。当天,他听到了两声尖锐的飞鸣,声音较为罕见,于是赶忙进行抓拍。淡眉柳莺也很给“面子”,停留在附近的芒果树上觅食,直到陈肇洧录下其鸣叫声、拍下满意的照片。“后来经福州的老师查证,这可能是福建省第一笔证据确凿的淡眉柳莺记录。淡眉柳莺的迁徙路线通常不经过华东华南地区,它或许是一只偏离迁徙路线的迷鸟。”陈肇洧说。
据了解,淡眉柳莺体长仅10厘米左右,身体呈橄榄灰色,拥有两道独特的翼斑。浅色的长眉纹和暗灰色的贯眼纹更是其独特标志。淡眉柳莺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3500米的山地环境中,如针叶林、亚高山松林、桦矮曲林和高山灌丛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