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如何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 |
专家学者、文旅业者支招:强化航空中转、深挖多元文化 |
|
2025年05月20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
外国游客组团到惠和石文化园看木偶戏,感受闽南文化。 |
|
晨报记者 陈翠仙
昨日是第十五个中国旅游日。去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入境游便利化政策,入境游持续升温,“海上花园”厦门也乘风而起,以开放、包容之姿拥抱全球游客,大力拓展入境游。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际交通枢纽,厦门便捷的交通、多元的文化内核对境外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苏克表示,厦门将通过深化“数字赋能”行动、实施“文化出海”行动、拓展“枢纽链接”行动,建设入境游“首站城市”、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
那么,厦门如何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专家学者、文旅业者纷纷支招。
客从何来
提升航空枢纽竞争力
厦门拥有高崎国际机场口岸、厦门海港口岸(客运)两个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自去年年底我国全面放宽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外籍游客在厦门可享受长达10天的免签停留,这一政策为国际游客深度体验厦门打开了全新窗口。
政策利好加上强大的交通枢纽是吸引境外游客的关键。日前,在2025中国(厦门)休闲旅游大会上,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系教授李桂进表示,航空枢纽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厦门能不能成为境外游客入境游“首站城市”。“中转能力是航空港枢纽的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厦门做得不错。”李桂进认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投用后,厦门的中转能力将更加强大。“中转越丝滑,枢纽越强大。”在他看来,卓越的航空枢纽中转竞争力将为厦门发展入境游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他建议,发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对交通、旅游融合的作用,各部门相互合作,进一步推动专业化资源整合,把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定义为文艺迎宾厅。
中国迄今已对38个国家免签,其中有不少欧洲国家,这将是未来厦门重点拓展的客源市场。“厦门的航空运输,在对东南亚市场方面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在对欧、美、澳市场方面有所欠缺。”中国旅行社协会入境旅游分会执行会长郑琳说,“厦门飞欧、美、澳的航班少,因此享受政策的福利也少。进一步加密欧、美、澳航线,是进一步拓展入境游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因何来
深入挖掘厦门多元文化
境外游客因何而来?从“甲亢哥”在中国爆火,不难看出老外在中国越来越会玩,多元融合的传统文化与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更符合他们的“探秘”需求。
日前正式开业的“屿见闽南”项目圈粉无数,其中不乏大批外国游客,他们穿着汉服品尝闽茶,体验红砖拓印等闽南非遗,厚重的闽南文化带给他们“中式震撼”。在惠和石文化园,各类非遗活动同样备受外国游客青睐,在古厝里喝茶看戏、石头上点点“绣花”,映射出外国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探索。
厦门还有什么能让老外心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研究员高舒认为,厦门是华侨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建议通过沉浸式体验、跨区域联动,将厦门非遗转化为文旅产品。
“很多国家发展旅游的时候,往往是结合当地的传统节庆进行的。”高舒认为,厦门的“送王船”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其打造成盛大的节庆活动有助于厦门乃至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这是境外游客看厦门的窗口,也是他们认识中国老百姓的一个机会”。
作为音乐之岛,厦门的音乐基因能够直击老外的浪漫情怀。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建议将厦门打造成全球音乐艺术目的地,让世界听见厦门声音。“可以利用鼓浪屿的音乐产业生态圈打造私人音乐会加大师工坊,甚至可以用AI技术复原百年琴岛的声音博物馆,还可以打造海外音乐人的驻留计划。”贾云峰说。
客因何留
吸引老外来厦门看中国
外国游客来厦门,看的是大美中华。去年,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出台后,众多外国游客从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登陆,游览厦门之后,有的到西安品味千年古都,有的远赴新疆领略壮阔山河……作为入境口岸,打响“来厦门,看中国”品牌是厦门拓展入境游市场、留住国际游客的必由之路。
为进一步丰富联程旅游产品,在刚刚落幕的旅博会上,厦门、贵阳、桂林、沈阳、深圳、银川、太原、遂宁、南平、湘西州等多个城市和厦门航空公司联合启动了“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联程旅游协作”,并发布了联程产品,为境外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游选择。
联合周边区域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有助于协同拓展入境游市场。“目前,休闲度假方面是中国入境游的短板。”郑琳认为,厦门可充分发挥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特色,利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力,打造休闲度假产品,补齐入境游的短板。
贾云峰提到,厦门可以联合金门、澎湖等周边岛屿,打造环厦门湾的邮轮航线,推出“一程多站”的定制化线路,吸引东南亚及欧美客群。
厦门如何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
专家学者、文旅业者支招:强化航空中转、深挖多元文化
 |
外国游客组团到惠和石文化园看木偶戏,感受闽南文化。 |
|
晨报记者 陈翠仙
昨日是第十五个中国旅游日。去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入境游便利化政策,入境游持续升温,“海上花园”厦门也乘风而起,以开放、包容之姿拥抱全球游客,大力拓展入境游。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际交通枢纽,厦门便捷的交通、多元的文化内核对境外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苏克表示,厦门将通过深化“数字赋能”行动、实施“文化出海”行动、拓展“枢纽链接”行动,建设入境游“首站城市”、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
那么,厦门如何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专家学者、文旅业者纷纷支招。
客从何来
提升航空枢纽竞争力
厦门拥有高崎国际机场口岸、厦门海港口岸(客运)两个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自去年年底我国全面放宽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外籍游客在厦门可享受长达10天的免签停留,这一政策为国际游客深度体验厦门打开了全新窗口。
政策利好加上强大的交通枢纽是吸引境外游客的关键。日前,在2025中国(厦门)休闲旅游大会上,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系教授李桂进表示,航空枢纽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厦门能不能成为境外游客入境游“首站城市”。“中转能力是航空港枢纽的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厦门做得不错。”李桂进认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投用后,厦门的中转能力将更加强大。“中转越丝滑,枢纽越强大。”在他看来,卓越的航空枢纽中转竞争力将为厦门发展入境游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他建议,发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对交通、旅游融合的作用,各部门相互合作,进一步推动专业化资源整合,把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定义为文艺迎宾厅。
中国迄今已对38个国家免签,其中有不少欧洲国家,这将是未来厦门重点拓展的客源市场。“厦门的航空运输,在对东南亚市场方面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在对欧、美、澳市场方面有所欠缺。”中国旅行社协会入境旅游分会执行会长郑琳说,“厦门飞欧、美、澳的航班少,因此享受政策的福利也少。进一步加密欧、美、澳航线,是进一步拓展入境游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因何来
深入挖掘厦门多元文化
境外游客因何而来?从“甲亢哥”在中国爆火,不难看出老外在中国越来越会玩,多元融合的传统文化与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更符合他们的“探秘”需求。
日前正式开业的“屿见闽南”项目圈粉无数,其中不乏大批外国游客,他们穿着汉服品尝闽茶,体验红砖拓印等闽南非遗,厚重的闽南文化带给他们“中式震撼”。在惠和石文化园,各类非遗活动同样备受外国游客青睐,在古厝里喝茶看戏、石头上点点“绣花”,映射出外国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探索。
厦门还有什么能让老外心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研究员高舒认为,厦门是华侨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建议通过沉浸式体验、跨区域联动,将厦门非遗转化为文旅产品。
“很多国家发展旅游的时候,往往是结合当地的传统节庆进行的。”高舒认为,厦门的“送王船”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其打造成盛大的节庆活动有助于厦门乃至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这是境外游客看厦门的窗口,也是他们认识中国老百姓的一个机会”。
作为音乐之岛,厦门的音乐基因能够直击老外的浪漫情怀。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建议将厦门打造成全球音乐艺术目的地,让世界听见厦门声音。“可以利用鼓浪屿的音乐产业生态圈打造私人音乐会加大师工坊,甚至可以用AI技术复原百年琴岛的声音博物馆,还可以打造海外音乐人的驻留计划。”贾云峰说。
客因何留
吸引老外来厦门看中国
外国游客来厦门,看的是大美中华。去年,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出台后,众多外国游客从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登陆,游览厦门之后,有的到西安品味千年古都,有的远赴新疆领略壮阔山河……作为入境口岸,打响“来厦门,看中国”品牌是厦门拓展入境游市场、留住国际游客的必由之路。
为进一步丰富联程旅游产品,在刚刚落幕的旅博会上,厦门、贵阳、桂林、沈阳、深圳、银川、太原、遂宁、南平、湘西州等多个城市和厦门航空公司联合启动了“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联程旅游协作”,并发布了联程产品,为境外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游选择。
联合周边区域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有助于协同拓展入境游市场。“目前,休闲度假方面是中国入境游的短板。”郑琳认为,厦门可充分发挥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特色,利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力,打造休闲度假产品,补齐入境游的短板。
贾云峰提到,厦门可以联合金门、澎湖等周边岛屿,打造环厦门湾的邮轮航线,推出“一程多站”的定制化线路,吸引东南亚及欧美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