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田洋村爱拼食堂为老人提供的不仅仅是免费美食 |
让老人动起来 收获快乐幸福 |
|
|
2024年03月26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老人们主动加入食堂工作人员的队伍。记者 谢祯 摄 |
|
晨报记者 谢祯
实习生 汤凌钰 叶盈盈
爱拼食堂,除了美食,还拼什么呢?又是怎么拼的?近日,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同安区田洋村爱拼食堂一探究竟。
拼才艺
打鼓跳舞,收获快乐
“咚咚哒……”循着浑厚有力的鼓声,记者看到十几位老人围坐成一圈,人手一个手鼓,在志愿者老师指引下,沉浸在手鼓演奏欢快的节奏中。
“红红火火又一年,顺风顺水又一岁,欢欢喜喜来聚会……”一阵喜庆的歌声从古厝另一侧传来。原来是一群老人随着音乐节奏跳起了扇子舞。扇子时而展开,时而合拢,如同彩蝶在花间飞舞。
记者走进另一座古厝,只见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这是爱拼食堂的乐队在排练,二胡等乐器配上闽南话演唱别有一番风味。
拼美食
享受服务,服务他人
与此同时,在田洋村幸福院老厝,许多老人聚在一起,有的在切菜,有的在烧火,有的拿着锅铲在大铁锅里翻炒。
77岁的陈华侨系着“爱拼食堂”的红色围裙在厨房里忙活。他爱人正在旁边古厝里拉二胡。“我们这个食堂已经成立两年多了,在这里非常开心!有外村的老年朋友也陆续来我们这里呢。”陈华侨说,每周四中午,爱拼食堂都会如约而至,就连春节期间也不例外。
记者注意到,现场除了年轻志愿者之外,有众多参与切菜、煮菜的都是老人。一问老人们才知道,原来,最早他们是服务对象,后来经常来爱拼食堂,觉得这里是一个展示自己厨艺的平台,同时也能服务同龄人,于是这些老人也成为志愿者,加入食堂工作人员的队伍中,为他人提供服务。
这里不同于一般的爱心餐厅,不论餐前还是饭后,许多老人都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有人自带油、米、菜等食材、调味料,有人饭后主动清洗碗筷,老人们互帮互助,带动更多老人参与进来。记者了解到,爱拼食堂的后厨团队平均年龄70+。
餐前,营养学博士仲先生为老人们介绍合理饮食的知识。科普结束后,老人们陆续坐上餐桌,志愿者端上一道道合乎老人口味的闽南特色美食:薄饼、油饭……75岁老人陈朝根说:“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老人们吃得开心最重要。”
拼幸福
发挥余热,老有所乐
“当今社会,老人们缺的往往并不是一碗饭、一道菜,而是一种互动和欢乐。”福建省人大代表、同安区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水让告诉记者,不管是爱拼食堂的食材,还是食堂日常工作,都是大家一步一步“拼”出来的。你带一个蒜,我带一根姜;你带一些花菜,我带一些油……东拼西凑,先把爱拼食堂做起来,然后慢慢获得企业资助,逐步形成“组织帮一点、能人掏一点、企业捐一点”的运营模式。这不仅减少了对政府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大家聚在一起,践行“拼才艺、拼文明、拼正气、拼开心、拼长寿、拼智慧、拼幸福”的“爱拼”精神,晚年能够发挥余热,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重拾乡土社会的人文情怀。
让老人们动起来。陈水让说,未来,爱拼食堂的服务将更加多元化,引导老人们做手工,甚至探索直播带货,让老人们更有成就感。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项成功实践,他希望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同安全区、厦门全市乃至福建全省,营造“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氛围。
爱拼食堂公益项目发起人传照告诉记者,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爱拼食堂已经坚持了两年多,开展108场活动,累计服务10200人次,200位老人、600户家庭直接受益。
同安区田洋村爱拼食堂为老人提供的不仅仅是免费美食
让老人动起来 收获快乐幸福
|
老人们主动加入食堂工作人员的队伍。记者 谢祯 摄 |
|
晨报记者 谢祯
实习生 汤凌钰 叶盈盈
爱拼食堂,除了美食,还拼什么呢?又是怎么拼的?近日,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同安区田洋村爱拼食堂一探究竟。
拼才艺
打鼓跳舞,收获快乐
“咚咚哒……”循着浑厚有力的鼓声,记者看到十几位老人围坐成一圈,人手一个手鼓,在志愿者老师指引下,沉浸在手鼓演奏欢快的节奏中。
“红红火火又一年,顺风顺水又一岁,欢欢喜喜来聚会……”一阵喜庆的歌声从古厝另一侧传来。原来是一群老人随着音乐节奏跳起了扇子舞。扇子时而展开,时而合拢,如同彩蝶在花间飞舞。
记者走进另一座古厝,只见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这是爱拼食堂的乐队在排练,二胡等乐器配上闽南话演唱别有一番风味。
拼美食
享受服务,服务他人
与此同时,在田洋村幸福院老厝,许多老人聚在一起,有的在切菜,有的在烧火,有的拿着锅铲在大铁锅里翻炒。
77岁的陈华侨系着“爱拼食堂”的红色围裙在厨房里忙活。他爱人正在旁边古厝里拉二胡。“我们这个食堂已经成立两年多了,在这里非常开心!有外村的老年朋友也陆续来我们这里呢。”陈华侨说,每周四中午,爱拼食堂都会如约而至,就连春节期间也不例外。
记者注意到,现场除了年轻志愿者之外,有众多参与切菜、煮菜的都是老人。一问老人们才知道,原来,最早他们是服务对象,后来经常来爱拼食堂,觉得这里是一个展示自己厨艺的平台,同时也能服务同龄人,于是这些老人也成为志愿者,加入食堂工作人员的队伍中,为他人提供服务。
这里不同于一般的爱心餐厅,不论餐前还是饭后,许多老人都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有人自带油、米、菜等食材、调味料,有人饭后主动清洗碗筷,老人们互帮互助,带动更多老人参与进来。记者了解到,爱拼食堂的后厨团队平均年龄70+。
餐前,营养学博士仲先生为老人们介绍合理饮食的知识。科普结束后,老人们陆续坐上餐桌,志愿者端上一道道合乎老人口味的闽南特色美食:薄饼、油饭……75岁老人陈朝根说:“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老人们吃得开心最重要。”
拼幸福
发挥余热,老有所乐
“当今社会,老人们缺的往往并不是一碗饭、一道菜,而是一种互动和欢乐。”福建省人大代表、同安区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水让告诉记者,不管是爱拼食堂的食材,还是食堂日常工作,都是大家一步一步“拼”出来的。你带一个蒜,我带一根姜;你带一些花菜,我带一些油……东拼西凑,先把爱拼食堂做起来,然后慢慢获得企业资助,逐步形成“组织帮一点、能人掏一点、企业捐一点”的运营模式。这不仅减少了对政府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大家聚在一起,践行“拼才艺、拼文明、拼正气、拼开心、拼长寿、拼智慧、拼幸福”的“爱拼”精神,晚年能够发挥余热,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重拾乡土社会的人文情怀。
让老人们动起来。陈水让说,未来,爱拼食堂的服务将更加多元化,引导老人们做手工,甚至探索直播带货,让老人们更有成就感。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项成功实践,他希望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同安全区、厦门全市乃至福建全省,营造“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氛围。
爱拼食堂公益项目发起人传照告诉记者,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爱拼食堂已经坚持了两年多,开展108场活动,累计服务10200人次,200位老人、600户家庭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