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小吃制作技艺(润饼皮)代表性传承人傅国忠: |
擦亮百年老店“金字招牌” |
2024年03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11版
·
闽南非遗
|
薄饼在泉州又称为“润饼”。在泉州人眼里,西街的亚佛润饼店几乎成了润饼的代名词。每到清明或除夕等时节,这家润饼店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此前,亚佛润饼店不仅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露脸”,还获得了“中华老字号”“泉州老字号”等称号,成功申报为第三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佛润饼店的老板傅国忠介绍,这家店最初是由其爷爷在南安创办,至今已有百余年,历经三代人的不断努力,最终在泉州西街扎了根。傅国忠今年64岁,从小就跟着家人学做润饼,如今的技艺更是炉火纯青。
傅国忠说,一张好的润饼皮,不仅要韧劲适中、口感劲道,而且一定要薄,薄得透光,绝不能有破裂。“学做润饼皮没有两三年出不了师,靠的就是经验”。傅国忠用的一杆T型搅面棍,是他父亲传下来的,已有80多年历史,顶端圆柱木头已被磨平。傅国忠说,制作润饼皮,面团是关键,面团经过搅拌,可增强黏性和韧性。
经营润饼店,实际上也很辛苦。一年365天,傅家人只休息大年初一,其余的日子里,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来准备开店,风雨无阻。为了让这门手艺不失传,2013年,傅国忠的女儿傅锦娜辞掉外贸工作,正式加入传承队伍。
近年来,傅国忠十分注重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多次受邀去泉州书城、鲤城区机关幼儿园等地,给更多孩子讲授润饼皮的故事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