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发布 |
厦门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全省第一 |
晨报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 张婧娴 陈雪松 庞赟娜
截至2023年底,厦门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2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排名全省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3.3分。
昨日上午,厦门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2024年厦门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方案》,正式启动2024年厦门市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
强化全链条服务取得显著成果
2023年,厦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顺利获批建设面向新材料和生物工程设备制造产业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在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3.3分。
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直是厦门知识产权重点工作。为建立高效快捷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市各部门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市、区市场监管局与思明区检察院共建全省首个检察行政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与市中级法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
2023年全年,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立案查办各类双打案件1053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53件。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推行简易程序提高裁决效率。通过国家第二批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工作验收。全市18家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为3000余家创新主体提供维权服务,服务满意度92.68分。
多项举措推广专利转化运用
专利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围绕提高专利供给水平和提升企业转化运用能力两大方面,重点介绍了今年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举措。
近期,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印发《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点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盘活工作。
至4月中旬,全市各高校科研院所共有存量有效专利9000余件,盘点进度已完成90%,33家高校科研院所提前完成盘点工作。通过盘点,筛选出4000余件具有较高价值和转化潜力的专利并完成专利转化资源库构建。其中,厦门大学因在存量专利盘活工作过程中部署全面、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函肯定。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引导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深度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品化产业化。根据日前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公布的全国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名单,厦门市共有41家企业的51件产品入选,认定的产品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占比41.5%。
链接资源深化产权管理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创新,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坚持系统思维,整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为社会提供“零距离、低成本、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厦门已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为1400余家企业的5万余件专利提供托管服务。厦门还新增3家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运用知识产权链接创新资源赋能创新企业发展、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各区积极做好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厚植高校成果转化服务、深挖培育地理标志资源等一系列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指导相关机构面向高校、创新主体及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便利化和可及性,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支撑。
丰富形式开展宣传周活动
据介绍,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各部门、各行业、各群体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切实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4月20日-26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开展各类公益宣传、交流研讨、培训讲座、送策入企(校)活动。为扩大宣传周社会覆盖面,厦门还将以知识产权CBD为主要活动场所,由厦门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全市多个行业协会、知识产权重点企业及相关机构等共同启动首届厦门“知识产权嘉年华”。
【数说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创造
2023年全市新增专利授权31454件。截至2023年底,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2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全年新增商标注册申请81847件,新增注册商标51938件,有效注册商标累计59.94万件,占全省总量的24.3%。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持有量达816件。新增“褒美进士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为近十年来首个新增地理标志。全年新增作品版权登记159981件,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185.7%,增速居全省前列。全年新增植物新品种授权18个。
全市获第24届中国专利奖7项,获奖数量持续居全省第一,斩获福建省首个“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首获“优秀组织奖”。
二、知识产权保护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立案查办各类双打案件1053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53件。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推行简易程序提高裁决效率。
三、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全市企事业单位试点实施专利开放许可144件,达成开放许可合同104件。全市专利商标质押金额42.91亿元,其中普惠贷款金额14.67亿元,惠及225个项目217家企业,均居全省首位。“美桐贰期”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直投项目12个,实际出资2.3亿元。全市各类知识产权技术合同交易额超24亿元。
四、人才队伍建设
厦门大学获批成为第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重点院校。全市有执业专利代理师262人,新增中级知识产权师51人、省知识产权专员161人。成立厦门鹭之星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