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海西晨报·
第A07版
·
台商周刊
|
两岸文创馆。记者 陈理杰 摄 |
|
|
特色玻璃工艺品。记者 潘薇 摄 |
|
|
特色玻璃工艺品。记者 潘薇 摄 |
|
晨报记者 潘薇 陈翠仙
见习记者 颜司雅 林舒凡
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不少逛展的民众直呼,展会台“味”浓厚、创意十足。在这里,两岸工艺大师同台竞技、携手打造作品;两岸高校师生交流设计灵感,各类学子作品彰显个性;台湾业者精心挑选文创产品展示,推广自家品牌,打开大陆市场通路。
民间艺术家同台竞技
在文博会现场,“相聚厦门·‘福’见两岸”——两岸民间艺术作品展同期开展。来自两岸160余名民间艺术工作者同台竞技,带来玉石、雕刻等艺术作品,台湾网红主播现场开播,讲述两岸民间艺术技艺传承的故事。
厦门雕塑家王鹭鹰和台中雕塑家郭俊男合力创作了一幅“福”字造型的面塑作品。王鹭鹰说:“这幅作品既展示面塑这一非遗文化,又体现福建特有的‘福’文化,更饱含两岸艺术家对文化认同的强烈归属感。”
郭俊男表示,他是首次参加文博会,想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大陆的大众消费和审美趋势,希望借助本次活动触发商机,开拓产品的设计思路。他说:“以后有机会还将带学生来厦门交流学习。”
“这次我们一共有25位成员前来参展,除了玉石之外,还有众多珠宝设计作品。”中华海峡珠宝交流协会理事长林嵩山告诉记者,两岸同根同源,玉石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财富,希望借助文博会进一步发扬玉石文化。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两岸民间艺术沙龙、两岸工匠技能传承与创新展演、两岸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习营。厦门市台联党组书记、会长张劲秋表示,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台联将继续为两岸民间艺术行业协会和文化艺术工作者搭建沟通平台,开展更多领域、更多层次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台联力量。
两岸学子借展会交流
两岸高校学子为海峡两岸文博会带来了新设计、新思路和新特色。此次“两岸高校设计展”邀请台湾亚洲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中兴大学与大陆近40所高校参展,共收到学生作品635件,其中126件入围现场展示,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创产品、创意动画等类型。“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希望能借此搭建与大陆交流的渠道。”台湾中兴大学的江崞瑾说,他们带来多组陶艺作品。“台湾的陶土可塑性较高,这些作品都是用手捏的,可以塑造出更多的形态。”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也给台湾东海大学美术专业学生李霙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大陆各地、富有文化特色的展品给了我许多不一样的灵感,这些灵感在台湾是得不到的”。李霙毓说,她最喜欢展会上陈列的建盏,“建盏的颜色丰富多变让人神往,其蕴含的手艺人坚定执着的精神更让人敬佩。”
台湾文创品引人注目
在台湾大师工艺馆里,动物造型的玻璃工艺品十分引人注目,这些是来自新竹的林谕靓带来的特色展品。林谕靓是玻璃工艺传承者,已多次参加文博会,每次她都会带上自己和家人的创作新品来展示。
据介绍,她的父亲林瑶农是台湾首席手工玻璃艺术大师,在台湾创立玲珑窑玻璃工艺有限公司。在父亲的影响下,林谕靓和弟弟学习和传承玻璃工艺。此次林谕靓带来了父亲的数十件玻璃艺术品,有聚宝盆、锦鲤洄游以及对鸡摆件……每一件玻璃艺术品都历经高温历练,运用徒手热塑、拼接或口吹等技法而制成。金银与虹彩交织,饱满又精致盈透,中华传统元素尽显其中。“这次来文博会,特别想要推荐我父亲的作品——聚宝盆肚大口小,若想要将瓶口制作得精美小巧,就需要在温度急速下降时迅速缩口。若温度控制不当,瓶身很有可能炸裂,所以制作成功率很低。”林谕靓眼里满是对父亲的敬佩。
林谕靓告诉记者,前来拜师学艺的人有很多,但因为需要长时间处于40℃的高温环境内作业,还要在短时间内将玻璃塑形,入门难且危险系数高,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中途放弃。“这个工艺已经快失传了,好在我的弟弟在努力传承。我们每年都有来厦门参加文博会,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中国的玻璃工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差,也可以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好作品,进一步推广品牌。”林谕靓说道。
文博会:创意足 台味浓 商机多
|
两岸文创馆。记者 陈理杰 摄 |
|
|
特色玻璃工艺品。记者 潘薇 摄 |
|
|
特色玻璃工艺品。记者 潘薇 摄 |
|
晨报记者 潘薇 陈翠仙
见习记者 颜司雅 林舒凡
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不少逛展的民众直呼,展会台“味”浓厚、创意十足。在这里,两岸工艺大师同台竞技、携手打造作品;两岸高校师生交流设计灵感,各类学子作品彰显个性;台湾业者精心挑选文创产品展示,推广自家品牌,打开大陆市场通路。
民间艺术家同台竞技
在文博会现场,“相聚厦门·‘福’见两岸”——两岸民间艺术作品展同期开展。来自两岸160余名民间艺术工作者同台竞技,带来玉石、雕刻等艺术作品,台湾网红主播现场开播,讲述两岸民间艺术技艺传承的故事。
厦门雕塑家王鹭鹰和台中雕塑家郭俊男合力创作了一幅“福”字造型的面塑作品。王鹭鹰说:“这幅作品既展示面塑这一非遗文化,又体现福建特有的‘福’文化,更饱含两岸艺术家对文化认同的强烈归属感。”
郭俊男表示,他是首次参加文博会,想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大陆的大众消费和审美趋势,希望借助本次活动触发商机,开拓产品的设计思路。他说:“以后有机会还将带学生来厦门交流学习。”
“这次我们一共有25位成员前来参展,除了玉石之外,还有众多珠宝设计作品。”中华海峡珠宝交流协会理事长林嵩山告诉记者,两岸同根同源,玉石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财富,希望借助文博会进一步发扬玉石文化。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两岸民间艺术沙龙、两岸工匠技能传承与创新展演、两岸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习营。厦门市台联党组书记、会长张劲秋表示,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台联将继续为两岸民间艺术行业协会和文化艺术工作者搭建沟通平台,开展更多领域、更多层次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台联力量。
两岸学子借展会交流
两岸高校学子为海峡两岸文博会带来了新设计、新思路和新特色。此次“两岸高校设计展”邀请台湾亚洲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中兴大学与大陆近40所高校参展,共收到学生作品635件,其中126件入围现场展示,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创产品、创意动画等类型。“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希望能借此搭建与大陆交流的渠道。”台湾中兴大学的江崞瑾说,他们带来多组陶艺作品。“台湾的陶土可塑性较高,这些作品都是用手捏的,可以塑造出更多的形态。”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也给台湾东海大学美术专业学生李霙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大陆各地、富有文化特色的展品给了我许多不一样的灵感,这些灵感在台湾是得不到的”。李霙毓说,她最喜欢展会上陈列的建盏,“建盏的颜色丰富多变让人神往,其蕴含的手艺人坚定执着的精神更让人敬佩。”
台湾文创品引人注目
在台湾大师工艺馆里,动物造型的玻璃工艺品十分引人注目,这些是来自新竹的林谕靓带来的特色展品。林谕靓是玻璃工艺传承者,已多次参加文博会,每次她都会带上自己和家人的创作新品来展示。
据介绍,她的父亲林瑶农是台湾首席手工玻璃艺术大师,在台湾创立玲珑窑玻璃工艺有限公司。在父亲的影响下,林谕靓和弟弟学习和传承玻璃工艺。此次林谕靓带来了父亲的数十件玻璃艺术品,有聚宝盆、锦鲤洄游以及对鸡摆件……每一件玻璃艺术品都历经高温历练,运用徒手热塑、拼接或口吹等技法而制成。金银与虹彩交织,饱满又精致盈透,中华传统元素尽显其中。“这次来文博会,特别想要推荐我父亲的作品——聚宝盆肚大口小,若想要将瓶口制作得精美小巧,就需要在温度急速下降时迅速缩口。若温度控制不当,瓶身很有可能炸裂,所以制作成功率很低。”林谕靓眼里满是对父亲的敬佩。
林谕靓告诉记者,前来拜师学艺的人有很多,但因为需要长时间处于40℃的高温环境内作业,还要在短时间内将玻璃塑形,入门难且危险系数高,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中途放弃。“这个工艺已经快失传了,好在我的弟弟在努力传承。我们每年都有来厦门参加文博会,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中国的玻璃工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差,也可以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好作品,进一步推广品牌。”林谕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