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青年力量 |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晨报聚焦新时代青年风采 |
| ||
|
·A8-A9·
用青春的力量
晨报记者 张玲玲
守护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空港和乘客的安全是机场公安的重要职责,打击破案、服务群众、严把关口,机场公安以高站位、强觉悟、严要求锻造队伍。“五四”青年节,晨报聚焦三位青年民警,看他们如何在岗位上绽放光彩,为平安空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李杰:办案不放过任何线索
李杰
1991年生,毕业于福建警察学院,现任厦门市公安局机场派出所三级警长,曾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温柔心细,是同事们给李杰的评价。正是因为心细,他才能担任机场派出所的法制员,对所里民警的执法办案质量进行把关。但法制员只是李杰的兼职身份,他其实是所里的办案民警,心细的他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案线索,因此屡破大案。
去年2月,李杰接到一起返利诈骗报警,报警人轻信下载App送电饭煲的谎言,被骗了1000元。李杰要对报警人做笔录时,对方却嫌麻烦称不追究了,但李杰却没有放弃,他根据报警人的转账记录发现,骗子的银行卡开户行在漳浦县。他判断这可能是专门帮骗子开卡的犯罪团伙,于是他立即赶到漳浦展开调查。在当地一栋出租房内,9名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房东说,这些人刚到漳浦没几天,整天就在房间里面待着。种种可疑表现验证了李杰的猜测,当李杰向分局领导请求增援时,这群男子驾驶两辆车外出了。李杰赶紧驾车跟随,但天色已晚,又分身乏术,在一个红绿灯路口,李杰跟丢了目标。在他焦急之时,发现其中一辆嫌疑车辆停在路边打着双闪,李杰没有贸然行动,而是一边紧紧锁定嫌疑人动态,一边赶紧联系增援力量。增援力量赶到后,他们采用前后夹击的方式将嫌疑人围在中间,嫌疑车却突然启动,李杰果断冲上前亮出证件,迅速将车上嫌疑人制服。但李杰发现车上只有1个嫌疑人,且主要犯罪嫌疑人并不在车上,随即他现场审讯,获得相关信息后以“吃烧烤”为由,将其余8名嫌疑人诱出并最终抓获。
黄云鹏:出差办案成为常态
黄云鹏
1990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现任厦门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刑侦大队二级警长,曾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不是去出差,就是在去出差的路上。”用这句话来形容黄云鹏很贴切。作为一名刑警,出差办案必不可少,而黄云鹏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外地侦查办案。他乘坐的交通工具也是五花八门,从飞机到自行车都有。
其实入警之初,黄云鹏是在巡特警反恐大队工作,做了5年的巡特警,黄云鹏主动向组织提出要当刑警,他说想学习更多的警务知识和业务。2019年,他如愿成了一名刑警。让他没想到的是,出差成了常态,而且三餐“不保”,有时一天一餐也不意外。
去年年底,他办理了一起诈骗案,通过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可能躲藏在湖北老家。于是,他赶次日早上6点一班飞机飞到了武汉,又搭乘火车转大巴才到达嫌疑人老家所在的县城,但那里离犯罪嫌疑人的家还有一段距离,黄云鹏又打了一辆出租车才到达。在路上耗费了整整11个小时,虽然舟车劳顿,但黄云鹏一刻也没有耽搁,马上联系当地派出所开展研判,商讨抓捕方案,最终顺利抓获犯罪嫌疑人。
机上盗窃是机场公安刑侦部门独有的案件类型,也是他们重点打击的案件。今年3月,一名乘客下机后报警称3万元现金被盗。黄云鹏对报警人同班飞机的乘客进行研判,发现了一名机上盗窃前科人员。他跟着嫌疑人的路线先到了晋江,获取了犯罪嫌疑人存取现金的证据,随后又马不停蹄赶往犯罪嫌疑人河南老家,经过三天的蹲守,最终将其成功抓获,追回了全部被盗钱款。
白兴平:“大白警官”救人又暖心
白兴平
1988年生,现任厦门市公安局机场派出所二级警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今年是白兴平入警的第10年,也是他守护空港安全的第9年。他当过刑警,在机场派出所案件办理队工作了8年,四天一个24小时值班,雷打不动。作为基层派出所民警,白兴平帮助旅客找回贵重物品、救助流浪走失人员、帮助病重男子追回救命钱……一件件为民办实事就是他的从警底色,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大白警官”。
去年7月,白兴平接到一起报警,一名女子与家人吵架后带着两个幼子离家出走,欲寻短见。人命关天,白兴平与同事接警后火速行动,兵分三路开展地毯式搜索,白兴平翻遍T4候机楼,终于在候机楼出发层的东北角找到女子及两个孩子。但任凭白兴平如何询问,女子始终一言不发。看到两个孩子肚子饿了,白兴平提出带她们去吃饭。在餐厅,白兴平自掏腰包为女子和孩子点了面,女子依然不吃不说话。白兴平当起了临时奶爸,喂孩子吃面,逗孩子开心。见孩子们吃得满足,女子终于向白兴平倾诉因和丈夫吵架,她对生活失去希望,想从集美大桥跳海轻生。他们乘坐BRT到了机场,不知不觉走到了候机楼内。白兴平耐心开导她,还联系了她的丈夫,得知家人来接,女子抱着白兴平的手臂失声痛哭。白兴平叫孩子抱抱妈妈,听着孩子奶声奶气说“妈妈,我爱你”,女子抱着孩子泪如雨下。随后,女子的家人赶到,白兴平还特意嘱咐家人要多加劝导。女子说她会担起母亲的责任,感叹“大白警官”救人又暖心。
青年是希望,青年是未来。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有这样一群 “90后”医生,他们平凡又不凡,用年轻人的方式,温柔以待每位病人;尽管成长路上有很多辛苦,但内心深处那份对职业的热爱、对病患的体恤,支撑着他们在追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走近他们,听一听“90后”的“暖医”故事。
消化内科“90后”医生阮楠
巧用科普服务患者 展青年医生使命担当
医生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病人诊断和治疗,还有要向他们传递健康跟生命的意义。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青年医生阮楠,用通俗的科普讲解,在医者和病患中搭起了一座桥梁。
耐心沟通 塑青年医生专业形象
3年前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的阮楠,成为消化内科的一名内镜医生。先进的设备、高水平的技术、准确的诊疗方法,让不少患者慕名来到二院就诊。患者咨询最多的是:“我为何会得这个病?”曾在厦门地区青年医护消化科普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阮楠,习惯在诊疗过程中见缝插针地为患者进行科普讲解。
胃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却鲜有患者知道发病的原因。前不久一位集美区的大学生因吐血送医。原来,患者当晚和同学吃夜宵,两瓶冰啤酒下肚,胃部一阵剧痛后口吐鲜血。作为当天的值班医生,阮楠及时为其进行了内镜下的止血治疗。也正因这位“90后”医生耐心地进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的科普,这位同龄的患者才为自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懊悔不已。
医院地处集美区,就诊中很多是学生群体。因为年龄相仿,和患者沟通起来方便,阮楠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扭转病人对青年医生的质疑,成为他工作的优势。
不断总结 巧用科普解患者焦虑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癌症种类之一,也是严重威胁老百姓生命的“健康杀手”。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作为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阮楠的工作除了常规检查之外,还通过内镜进行如息肉摘除,甚至是早期癌症的切除手术。
大部分患者难免担忧被摘除掉的息肉性质,阮楠用轻松形象的顺口溜,打消了患者的焦虑,比如“良性息肉长相好,是让人放心的小鲜肉;肿瘤性息肉颜色红,有可能恶变成毒草莓”。正因在工作中不断总结,阮楠的科普顺口溜越来越多。
创作脚本 拓宽医学常识宣传
前不久,阮楠代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入围厦门市健康教育讲师大赛总决赛。因为要与全市20余名选手现场PK,下班之余的他开始创作短视频脚本,将平日里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用群众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输出。“希望能利用好这次比赛提供的平台和机会,充分展示自己作为内镜医生的优势。”
阮楠的想法是,目前短视频平台中有许多做科普的账号,当然大部分是优秀医生以专业的方式方法在运作,但是也不乏部分不具备基本诊疗常识的劣质科普账号在滥竽充数,甚至为了哗众取宠宣传错误的医学常识。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身为具备正规医学知识的医生,做好科普在当下是一件更有意义也更具使命感的事。
麻醉科“90后”医生林剑霞
让每次痛苦的手术 化为一场安心的美梦
你是否有这样的时刻?你睡着了,身旁有个人时刻关注着你的呼吸、心率、血压等,她就是麻醉医生 ,是她让每一次痛苦的手术,转化成一场安心的美梦。
今天故事的主角温暖、幽默,她是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90后”医生林剑霞。近日,这位医生把麻醉专业知识写进脱口秀科普演讲中,入围厦门市金牌健康教育讲师技能大赛决赛。
量身定制 让麻醉方案更加严谨
6年前,林剑霞成为一名麻醉医生。工作内容除了手术麻醉,还包括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等无痛舒适麻醉。
“深呼吸、放轻松,睡一觉”是林剑霞在手术时的开场白,这看似轻松的交谈背后,是每一个麻醉医师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由于麻醉医生的工作贯穿整个围术期,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麻醉医生都要时刻监测病人的数据。“对麻醉医生而言,每一个病患的麻醉方案都需量身定制,是独一无二的。”工作中的林剑霞极度严谨,她说,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她要寸步不离,陪患者面对风险。
医患互信 “治愈”成为双向奔赴
我国麻醉医生人才稀缺,“超长待机”的林剑霞总是奔跑在各个手术台间。尤其在产科,她的出现给因疼痛引发焦躁不安的产妇莫大的安慰。
当很多人仍然担心产妇注射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健康时,林剑霞用她的专业与敬业作出回答。 “谢谢你医生,我能不能先睡一觉。”完全放松下来的产妇回应,是对麻醉医生最好的肯定。
在给一位小女孩进行麻醉前,林剑霞精心准备了好几张漂亮的贴纸贴在孩子小手上。第二天术后回访,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拿出口袋里的贴纸说,这是一个戴口罩和帽子的医生阿姨送我的,所以手术时候我没有哭。医患间小小的约定,大大的信任,常常治愈着林剑霞。
精益求精 做更专业的“摆渡人”
怀揣着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敬畏心,林剑霞不断学习,让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科研能力有更高水平的提升。
林剑霞介绍,随着技术发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之中,成为了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睛,不仅可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也能带给患者更多舒适度。“如果说,手术本身是一场生命的劫难,那么麻醉医生应该是一个‘摆渡人’,在险滩与礁石中摆渡灵魂,缓解痛苦,维护尊严……”作为一名“90后”医生,林剑霞对生命有了另一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