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埔“十八好汉”传递动人故事 |
“八二三”炮战前后,18个前埔年轻人在海防前线谱写爱国之歌 |
|
2023年12月04日·海西晨报·
第A11版
·
夕阳红周刊
 |
前埔“十八好汉”。记者 晋君 翻拍 |
|
 |
前埔“十八好汉”林明彩(左一)林安镇(中)林振顺(右一)。记者 晋君 摄 |
|
晨报记者 晋君 通讯员 黄国富 林满满
在厦门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社区,有这样一个光荣的英雄群体:1958年“八二三”炮战前后,18名年轻人在海防前线支援战斗,在生产劳动中干劲十足。他们被誉为前埔“十八好汉”,用自己的血和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之歌。
如今,60多载光阴过去,前埔“十八好汉”只有七位在世。日前,在前埔社区,前埔“十八好汉”之中的林安镇、林振顺、林明彩拿出泛黄的相片和奖状,将那段尘封的记忆向记者娓娓道来。
哪有需要就到哪里
“八二三”炮战前夕,前埔村的老老少少为了避开对岸的炮火,转移到了东渡、杏林等地。坚持留下来的民兵中,有18个年轻人,他们是“前沿青年勇敢突击队”的骨干。实际上,早在1956年,这支突击队就在支援前线斗争和生产劳动中因为特别能战斗、总是冲锋在前,而颇有名气。经历了炮战的考验,这18名年轻人更是被誉为前埔“十八好汉”,他们当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17岁。
那时,前埔海边、社边和山脚下都有我军的火炮阵地,一有需要,这18个年轻人召之即来。
林振顺回忆,1958年,他刚刚18岁。那时候,他们在海防前线支援,炮弹经常像下雨一样落下来。白天敌人的飞机来轰炸,他们就躲在防空洞里,在没有战事的时候抢种粮食;晚上,他们争分夺秒进行生产劳动,保证战士们和乡亲们的口粮。他们的口号是:“大打不干,小打小干,不打拼命干。”
废寝忘食完成任务
有一次,已经到了下半夜,大家插完十多亩地瓜秧回到民兵队部。正要休息时接到通知:“某部炮兵急需500立方米石块加固工事,明天就要完成,希望大家加把油。”
“保证完成任务!”瞌睡像烟云般消散,大家个个精神焕发。清晨三点多钟,大家吃了点稀饭,到了目的地,挖的挖,运的运。
这时,静寂了一夜的炮声又响了,却没有一个人放下肩头的杠子和手中的洋镐。石块挖完了,运石的汽车一来,大家又一拥而上,帮助战士装运石块。
就这样,“十八好汉”白天抬炮弹,晚上抬石头,有时干农活,有时在海边站岗……工作时谁也没有感到疲劳,可是一蹲下去,却站不起来了。这时,他们才想起,大家已经很久没有休息了。
能干的姑娘不输小伙子
虽然叫“十八好汉”,实际上,他们中除了14个小伙子,还有4个姑娘,包括林明理、林明彩、林也好和林玉彩。她们都是民兵队的护士,除了照顾伤员,其他时间和小伙子们一起支援前线,参加生产劳动。在一旁工作的战士看了都啧啧称赞,偷偷地与姑娘们竞赛。姑娘们接受了挑战,表现与战士们不分上下。
“十八好汉”的光荣事迹得到了肯定和表彰。1959年,林安镇代表“十八好汉”出席了福建省民兵代表会议,并在第二年五一赴北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会议,他还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鲜为人知的是,“十八好汉”中的林明理和林忠智是亲兄妹,林清乐和林乐成是亲兄弟。战事结束后,他们回到前埔的田间地头,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十八好汉”不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还成就了两对伉俪——林安镇和林明彩、林忠进和林也好喜结连理。
如今,60多载光阴转瞬即逝,“十八好汉”勇敢付出、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前埔人。
前埔“十八好汉”传递动人故事
“八二三”炮战前后,18个前埔年轻人在海防前线谱写爱国之歌
 |
前埔“十八好汉”。记者 晋君 翻拍 |
|
 |
前埔“十八好汉”林明彩(左一)林安镇(中)林振顺(右一)。记者 晋君 摄 |
|
晨报记者 晋君 通讯员 黄国富 林满满
在厦门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社区,有这样一个光荣的英雄群体:1958年“八二三”炮战前后,18名年轻人在海防前线支援战斗,在生产劳动中干劲十足。他们被誉为前埔“十八好汉”,用自己的血和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之歌。
如今,60多载光阴过去,前埔“十八好汉”只有七位在世。日前,在前埔社区,前埔“十八好汉”之中的林安镇、林振顺、林明彩拿出泛黄的相片和奖状,将那段尘封的记忆向记者娓娓道来。
哪有需要就到哪里
“八二三”炮战前夕,前埔村的老老少少为了避开对岸的炮火,转移到了东渡、杏林等地。坚持留下来的民兵中,有18个年轻人,他们是“前沿青年勇敢突击队”的骨干。实际上,早在1956年,这支突击队就在支援前线斗争和生产劳动中因为特别能战斗、总是冲锋在前,而颇有名气。经历了炮战的考验,这18名年轻人更是被誉为前埔“十八好汉”,他们当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17岁。
那时,前埔海边、社边和山脚下都有我军的火炮阵地,一有需要,这18个年轻人召之即来。
林振顺回忆,1958年,他刚刚18岁。那时候,他们在海防前线支援,炮弹经常像下雨一样落下来。白天敌人的飞机来轰炸,他们就躲在防空洞里,在没有战事的时候抢种粮食;晚上,他们争分夺秒进行生产劳动,保证战士们和乡亲们的口粮。他们的口号是:“大打不干,小打小干,不打拼命干。”
废寝忘食完成任务
有一次,已经到了下半夜,大家插完十多亩地瓜秧回到民兵队部。正要休息时接到通知:“某部炮兵急需500立方米石块加固工事,明天就要完成,希望大家加把油。”
“保证完成任务!”瞌睡像烟云般消散,大家个个精神焕发。清晨三点多钟,大家吃了点稀饭,到了目的地,挖的挖,运的运。
这时,静寂了一夜的炮声又响了,却没有一个人放下肩头的杠子和手中的洋镐。石块挖完了,运石的汽车一来,大家又一拥而上,帮助战士装运石块。
就这样,“十八好汉”白天抬炮弹,晚上抬石头,有时干农活,有时在海边站岗……工作时谁也没有感到疲劳,可是一蹲下去,却站不起来了。这时,他们才想起,大家已经很久没有休息了。
能干的姑娘不输小伙子
虽然叫“十八好汉”,实际上,他们中除了14个小伙子,还有4个姑娘,包括林明理、林明彩、林也好和林玉彩。她们都是民兵队的护士,除了照顾伤员,其他时间和小伙子们一起支援前线,参加生产劳动。在一旁工作的战士看了都啧啧称赞,偷偷地与姑娘们竞赛。姑娘们接受了挑战,表现与战士们不分上下。
“十八好汉”的光荣事迹得到了肯定和表彰。1959年,林安镇代表“十八好汉”出席了福建省民兵代表会议,并在第二年五一赴北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会议,他还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鲜为人知的是,“十八好汉”中的林明理和林忠智是亲兄妹,林清乐和林乐成是亲兄弟。战事结束后,他们回到前埔的田间地头,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十八好汉”不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还成就了两对伉俪——林安镇和林明彩、林忠进和林也好喜结连理。
如今,60多载光阴转瞬即逝,“十八好汉”勇敢付出、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前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