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
记者继续走访小区,实探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 |
|
2024年03月13日·海西晨报·
第A03版
·
城市读本
《做好居民住宅火灾防范》后续
晨报记者 邓丽萍 实习生 黎远玥
近期,我市发布关于做好居民住宅火灾防范的通告,规范停放充电场所建设,加强电动车辆管理(详见晨报2月29日A2版)。各小区落实情况如何,是否还存在乱停放、危险充电现象?记者本周继续走访多个小区发现,大多数物业单位已行动起来,加大了规范停车、充电的规劝力度,但个别地方依然存在楼道停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现象。
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记者采访了居民、物业协会人士,一探究竟。
车多位少 充电不便
霞阳社区是海沧较大的一个城中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高。记者近日晚间走访发现,几乎每一栋楼的一楼楼道都停着电动自行车,少则1辆,多则十几辆。
在霞阳西路一栋楼前,一个居民告诉记者,霞阳社区路小、巷子窄,停在楼内实属无奈。好的一方面是,目前霞阳社区多数楼外墙都安装了智能充电桩,部分还有断电保护,充电4个小时至5个小时会自动断电。
在思明区万景公寓,晚上9点过后,位于小区东边的充电棚里停满了电动自行车。不时有外出归来的车主骑过来,看到没位置又骑走,将车停放在中庭广场、单元门口等地。记者在53号楼门口遇到一位车主,他拆下电瓶提上楼去充电。
为何要拿上去充电?面对记者的疑惑,一个居民道出了答案:“车棚太少了,有人充完电又不挪车,剩下的人只能自己想办法。”
意识不强 物业难管
如果有足够停放和充电的地方,那电动自行车就会“老老实实”归位吗?记者走访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在思明区和光里1号楼前,一根五六米长的黑色电线从二楼窗户垂下,底部接着的排插上正插着两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靠近了能听到嗡嗡的电流声,而十米外的公共充电桩没有一辆车充电。
物业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看到这些现象会第一时间拍照上报。“我们一遍遍宣传,但是有些人意识就是不到位。”他们也坦言,除了规劝,不太敢用太强硬措施。
近期,厦门市物业管理协会举办了一期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消防安全培训,1000多名物业从业者参训。记者采访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在他看来,要杜绝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除了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外,还要给物业单位提供更多的支持。一是当收到物业、社区等上报的信息后,有执法权的有关部门能迅速行动起来,到现场处理;二是通过媒体曝光一些典型反面案例,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记者继续走访小区,实探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
《做好居民住宅火灾防范》后续
晨报记者 邓丽萍 实习生 黎远玥
近期,我市发布关于做好居民住宅火灾防范的通告,规范停放充电场所建设,加强电动车辆管理(详见晨报2月29日A2版)。各小区落实情况如何,是否还存在乱停放、危险充电现象?记者本周继续走访多个小区发现,大多数物业单位已行动起来,加大了规范停车、充电的规劝力度,但个别地方依然存在楼道停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现象。
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记者采访了居民、物业协会人士,一探究竟。
车多位少 充电不便
霞阳社区是海沧较大的一个城中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高。记者近日晚间走访发现,几乎每一栋楼的一楼楼道都停着电动自行车,少则1辆,多则十几辆。
在霞阳西路一栋楼前,一个居民告诉记者,霞阳社区路小、巷子窄,停在楼内实属无奈。好的一方面是,目前霞阳社区多数楼外墙都安装了智能充电桩,部分还有断电保护,充电4个小时至5个小时会自动断电。
在思明区万景公寓,晚上9点过后,位于小区东边的充电棚里停满了电动自行车。不时有外出归来的车主骑过来,看到没位置又骑走,将车停放在中庭广场、单元门口等地。记者在53号楼门口遇到一位车主,他拆下电瓶提上楼去充电。
为何要拿上去充电?面对记者的疑惑,一个居民道出了答案:“车棚太少了,有人充完电又不挪车,剩下的人只能自己想办法。”
意识不强 物业难管
如果有足够停放和充电的地方,那电动自行车就会“老老实实”归位吗?记者走访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在思明区和光里1号楼前,一根五六米长的黑色电线从二楼窗户垂下,底部接着的排插上正插着两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靠近了能听到嗡嗡的电流声,而十米外的公共充电桩没有一辆车充电。
物业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看到这些现象会第一时间拍照上报。“我们一遍遍宣传,但是有些人意识就是不到位。”他们也坦言,除了规劝,不太敢用太强硬措施。
近期,厦门市物业管理协会举办了一期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消防安全培训,1000多名物业从业者参训。记者采访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在他看来,要杜绝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除了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外,还要给物业单位提供更多的支持。一是当收到物业、社区等上报的信息后,有执法权的有关部门能迅速行动起来,到现场处理;二是通过媒体曝光一些典型反面案例,加强安全意识教育。